罕见!曾骂中国人为“乡巴佬”的美国副总统万斯,竟然公开称:“我们要以中国为参照,

天天纪闻 2025-07-25 17:13:15

罕见!曾骂中国人为“乡巴佬”的美国副总统万斯,竟然公开称:“我们要以中国为参照,如果中国赶超我们,这不该怪中国,而是美国领导人蠢!”这话说出来,估计不少美国人都得懵,毕竟万斯以前对中国的态度可不是这样。但仔细看看美国最近的处境,就知道他这话里的无奈了。 万斯的转变,得从美国最近的处境说起。这些年,中国发展速度太快,美国明显有点跟不上了。就拿经济来说,按购买力平价算,2025年中国GDP预计达到35.29万亿美元,美国只有28.78万亿美元。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提到,中国是比美国大得多的制成品消费国,今年中国消费者买的汽车比美国和欧洲加起来还多。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更是把美国甩在后面。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去年安装的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数量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总和,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些企业成了行业标杆。反观美国,通用汽车居然取消了电动机工厂计划,转而生产V-8汽油发动机,这差距一目了然。 科技方面也是如此。在5G通信领域,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基站数量占全球60%以上,华为的5G专利全球占比14%,远超高通和诺基亚。而美国力推的OpenRAN技术路线却陷入困境,测试显示其软件成熟度明显不足,难以与传统方案媲美。 人工智能领域,虽然美国在算法和芯片上还有优势,但中国在应用层面快速追赶,全球AI专利排名中,中国占37%,美国仅28%。 更让人担忧的是,美国在高端芯片制造上虽然想通过《芯片法案》实现自给自足,但伯恩斯坦研究预测,到2025年美国芯片自给率才能达到50%,而且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在美国建厂的成本高、进展慢,英特尔的工厂完工时间还推迟到了2030年。 再看看美国国内,基础设施破败不堪。拜登2021年签署的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法案,原本想升级公路、铁路、宽带等,但到2023年11月,累计投入资金才1600多亿,很多项目因为两党扯皮、利益集团阻挠进展缓慢。 就拿高铁来说,中国已经有22000英里的高速铁路,美国却连像样的客运铁路网络都没有。政治极化更是让美国政策反复无常。比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一会儿加入巴黎协定,一会儿退出,短短十年间反复多次,让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誉产生质疑。这种内耗不仅影响国内发展,还削弱了美国在国际上的领导力。 万斯突然转变态度,其实也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矛盾。一方面,美国想通过技术封锁、关税战等手段遏制中国发展,拜登时期严格限制高端芯片对华出口,特朗普政府还推动“芯片制造回流美国”,出台税收优惠吸引企业建厂。 可另一方面,中国通过自主研发和产业链调整,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华为麒麟芯片的回归、中芯国际的产能扩张就是最好的证明。美国的封锁不仅没起到效果,反而让中国在一些领域更加强大。万斯口中的“愚蠢政策”,可能就是指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做法。 不过,万斯的话里也藏着无奈。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就能解决的。政治极化导致两党在很多重大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利益集团的游说又让政策偏离实际需求。 比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因为拒绝及时降息,遭到特朗普政府的猛烈抨击,甚至被威胁解雇。这种内斗消耗了美国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让美国在应对中国竞争时显得力不从心。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全球化幻梦正在崩塌。以前美国总觉得自己能掌控全球产业链,让中国永远停留在低端制造。可现实是,中国不仅在制造业上升级,还在科技、金融等领域全面发展。 美国想通过关税和制裁逼中国就范,结果却发现自己的企业也深受其害,美国消费者要承受更高的物价,企业要面对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这种情况下,万斯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赶超是美国自困于零和博弈的恶果。 但万斯的转变能改变美国的现状吗?恐怕很难。美国的问题积重难返,基础设施老化、教育投入不足、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虽然美国也在尝试找新的出路,比如推动中俄朝经济走廊、加大科技投资,但技术和资金的短缺让这些计划进展缓慢。而且,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也不允许有大的变革,两党更多是在互相指责,而不是共同解决问题。 从长远来看,美国要想不被中国赶超,光靠嘴上说说“以中国为参照”是不够的。它得在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领域下更大功夫,打破政治极化的僵局,制定出连贯有效的政策。 可这需要美国领导人有足够的智慧和魄力,而目前来看,美国还没有展现出这样的能力。万斯的话,更多是对美国现状的一种无奈吐槽,而不是真正的改革信号。

0 阅读:164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