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去世后,在医院欠下了85万的费用,张学友二话没说把钱给垫上了。反之妻子罗美薇因为在葬礼上,不停用手扇来扇去的小举动让很多人批评,被指是不尊重梅艳芳的表现。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4年1月的香港,寒风中送别一代巨星梅艳芳的人群从殡仪馆一直延伸到窝打老道两侧。
这位40岁陨落的"香港女儿",用生命最后时光连开8场演唱会,穿着婚纱嫁给舞台的模样,成为无数人心中永远的痛。
而在她身后发生的两件小事,却意外折射出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养和医院的财务室在1月8日像往常一样打印着账单,但当85万2千港元的医疗费单据递到梅艳芳治丧委员会时,工作人员愣住了。
原来梅姐的遗产手续尚未办妥,这笔钱需要亲属先行垫付。
第二天清晨,一个戴着口罩的高瘦男子默默出现在柜台前,他从西装内袋掏出三张现金本票,这种在2004年几乎绝迹的支付方式,需要付款人亲自到银行排队办理。收款人栏空白处透着小心,金额数字精确到个位数。
当财务主任认出这是张学友时,对方只轻声说了句"阿梅的事就是我的事",连收据都没拿就转身离去。
这个细节直到多年后才被医院工作人员回忆起来,彼时张学友正深陷丧友之痛,他与梅艳芳的友谊始于1980年代,从华星唱片同期出道到共同经历香港乐坛黄金时代。
知情人士透露,张学友垫付医疗费时,梅艳芳遗产中仅现金就有3000多万港元,但他坚持"不能让阿梅走得不安心"。
这种雪中送炭的义举,在讲究利益的娱乐圈显得尤为珍贵。
同一天下午的香港殡仪馆,香烛烟雾笼罩着吊唁人群。站在灵堂右侧的罗美薇不停用手帕轻拭面部,这个动作被现场记者连续抓拍。
次日《壹周刊》以"葬礼现不敬举动"大做文章,引发舆论哗然。
但当时在场的《明报》摄影记者后来澄清,那天殡仪馆通风系统故障,浓烟导致多人不适。
他数过罗美薇在4小时守灵期间的23次类似动作,其中18次都发生在他人打喷嚏或添香的时刻。
这场误会背后藏着更深的唏嘘,罗美薇作为张学友妻子,与梅艳芳私交甚笃。
1986年她们合作《开心鬼撞鬼》时,梅艳芳曾通宵陪罗美薇对戏。
而葬礼上被误解的细节,恰恰折射出公众对巨星身后事过度的窥探欲。当年那些批评罗美薇的媒体,后来大多悄悄撤下了不实报道。
梅艳芳离世19年后,这些片段依然让人感慨。在医疗费事件里,我们看见香港艺人之间"江湖儿女"的义气,而葬礼风波的真相,则提醒我们对待逝者应有的敬畏之心。
张学友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有些情谊不需要解释,就像有些伤痛无法言说。"这句话或许是对那段往事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