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9岁的杨得志迎娶了新婚的妻子石莉,结婚当晚,杨老将军握着石莉的手,动情地说:“我们的孩子们将来会尊重你,我也会尊重你!”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1990年,杨得志独坐在空荡的客厅里,面前是申戈军的遗像,他刚送走陪伴自己数十年的妻子,身边一时竟连个倒水的人都没有。 原本热闹的家瞬间静了下来,六个子女成家之后都各自奔忙,留下的只是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独自面对晚年的巨大空缺。 申戈军去世之前,家中大小事务她打理得井井有条,无论是生活起居,还是与子女沟通的琐事,杨得志都几乎不必操心。 而当这一切骤然由他一个人承担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上的无力感,每天的饭菜成了问题,衣物叠放杂乱,重要信件常常忘记处理,甚至连药物的服用时间也频频出错。 他试图维持秩序,却发现几十年的军旅生涯根本没有为他准备如何独处,孩子们都孝顺,但都各有家庭。有人从外地匆匆赶来陪几日,有人每周打一次电话,却没人能长时间陪伴。 他也不愿孩子们因为自己放下生活,所以很多事都硬撑着,几次在厨房跌倒,擦破了手臂和额头,他都没有告诉任何人。 在一次参加战友追悼会的途中,杨得志突然晕倒在车上,医生说是过度疲劳加情绪低落引起的短暂性缺氧,这次事件震动了老部下和家中晚辈。 众人意识到,这位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老将,如今连照顾自己都变得困难,几位战友商量之后认为,再这样下去杨得志的身体会迅速垮掉,必须有人长期陪伴。 可一个将军级别的老人,身份特殊,不可能随便请护工,更何况杨得志固执,绝不会接受外人照顾,就在众人几乎放弃时,李雪三突然提到一个人选:石莉。 她曾在军队文工团工作,为人踏实温和,年轻时在朝鲜战场上参与慰问演出,对杨得志颇有敬意,更重要的是,她丧偶多年,无儿无女,生活规律,懂军人节奏。 起初大家担心石莉不会同意,这种年纪的再婚,不免要面对诸多非议,可李雪三与石莉谈过后,意外得到肯定回复。 石莉并不图名利,也没兴趣重建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但她愿意照顾老首长,出于尊重,也出于责任。 两人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在一次老战友聚会后的私人餐叙,杨得志面色憔悴,但精神仍旧坚挺,石莉从不言多语,却将杨得志碗里的鱼刺细细挑好,这个细节没有被任何人忽略。 几次接触之后,杨得志提出让石莉搬进家中住,外人并不知道那段时间他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问题,夜里频繁惊醒,白天提不起精神。 石莉住进来后,安排饮食、打扫屋子、检查药品,几乎将杨得志从一个生活混乱的状态中拽了回来,杨得志没有表露感激,但行动上的依赖越发明显。 尽管如此,子女们还是对这段关系保留态度,毕竟石莉比杨得志小二十多岁,又没有与家中孩子的长期接触,难免引起警觉和排斥。 一天晚上,杨得志召集子女回家,他坐在老宅的正厅,说自己决定正式迎娶石莉,他知道这个决定会有人质疑,但他只说了一句:“她照顾我,我会尊重她,你们也得尊重她。” 话音落地,没有人反驳,杨得志从不说空话,婚礼没有安排,大多数亲戚也没有通知,在家中请了几位老部下和战友吃了顿饭,算是完成仪式。 事后几位孩子单独找石莉谈过,起初是试探,但几个月下来,他们逐渐放下戒备,石莉从不越界,也从不干涉家庭事务,却在老将军身边稳定如常。 婚后生活平淡却井然有序,杨得志的健康问题逐年加重,需要长期的护理和饮食控制,石莉记录下每一次体检结果,定时复查,早晚陪练步行,夜里察看呼吸情况,照顾得比专业护士还细致。 这件事之后,几个子女开始主动与石莉保持联络,石莉也会在家中设饭局,把孩子们叫回来吃饭,说不出口的距离渐渐被拉近。 有时他会突然让石莉叫孩子回来,说是想再吃一次小时候常吃的菜,石莉就照着他说的去做,每次都能还原得八九不离十。 1994年10月25日,杨得志在北京离世,那天清晨,他刚吃过早餐,还拉着石莉的手说要去院子坐坐,突然头一偏,人就静了下来。 石莉没哭,只是把他平躺好,然后打电话通知孩子们,葬礼上,石莉站在一旁,来宾中无人提及她的身份,却也无人质疑她的存在。 几个子女站在她身边,没人避讳,更没人冷眼,那一天,她第一次被正式接纳为家中一员,杨得志和石莉的婚姻没有惊天动地的宣告,也没有所谓浪漫的起点。 (主要信源:神木县新闻网——石莉:开国上将杨得志健在的妻子)
1990年,79岁的杨得志迎娶了新婚的妻子石莉,结婚当晚,杨老将军握着石莉的手,
岁月解读师
2025-07-26 10:55: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