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年,30岁大福晋阿巴亥躺在61岁的努尔哈赤身边,觉得索然无味。半夜,努尔

青史微言 2025-07-26 13:42:43

1620年,30岁大福晋阿巴亥躺在61岁的努尔哈赤身边,觉得索然无味。半夜,努尔哈赤呼声震天,阿巴亥摸着床,蹑手蹑脚起身去找他儿子代善。看到代善的脸,她烦闷的心情就一扫而空,到了快天亮的时候,她又摸回去。 1620年的赫图阿拉,已经是关外最权力的中心。61岁的努尔哈赤,像一头雄狮,虽然老了,但余威尚在。他身边躺着的,是他的大福晋,乌拉那拉氏阿巴亥。这年,阿巴亥刚满30岁,正是女人最有风韵的时候。 你想想那个画面:深夜,外面是冷飕飕的北风,帐篷里,一个功成名就但已经垂垂老矣的男人睡得正香,呼噜声打得跟打雷似的。旁边,一个年轻的女人,了无睡意。她看着身边这个比自己爹还老的丈夫,心里是什么滋味?可能真的就是两个字:索然无味。 这种“索然无味”,不光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努尔哈赤是英雄,没错,但他已经61了。对阿巴亥来说,他不仅是丈夫,更是她和她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未来的全部指望。这指望,随着努尔哈赤的日渐老迈,变得越来越悬。 所以,当她半夜摸下床,蹑手蹑脚地走向另一座帐篷时,她的心里装的,恐怕不只是男女之间的那点事。她去找的,是努尔哈赤的二儿子,当时的“太子爷”——大贝勒代善。 史书上说,阿巴亥“时时备饭,馈送大贝勒”,而且“一日二三次”,还“深夜出院”。这频率,这时间点,搁现在,邻居都得议论纷纷,更别说是在那个规矩大如天的汗王宫里了。 看到代善,阿巴亥的心情“一扫而空”。为什么?因为代善是当时的储君,是努尔哈赤之后最有可能接班的人。他温和、宽厚,在诸位贝勒里威望最高。对于一个需要为自己和年幼儿子寻找未来靠山的母亲来说,代善就是最优质的“原始股”。 这真的是爱情吗?有可能。一个30岁的女人,对着一个年富力强、地位尊崇的男人,产生点情愫,太正常了。但放在阿巴亥的处境里,政治投资的成分,绝对大过纯粹的感情。她是在为努尔哈赤死后做打算。她的三个儿子还小,老大阿济格才15岁,多尔衮8岁,多铎只有6岁。没有一个强大的靠山,等老汗王一闭眼,她们母子几个,可能连骨头渣都剩不下。 这事儿是怎么捅出来的?没有不透风的墙。努尔哈赤身边的小福晋德因泽,还有另一个儿子——四贝勒皇太极,眼睛都尖着呢。特别是皇太极,他跟代善可是汗位的直接竞争对手。这么大一个把柄送上门,能放过吗? 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有人(很可能是皇太极一派)向努尔哈赤告发了。说大福晋和代善关系不正常,经常送饭,还深夜密会。 努尔哈赤是什么反应?暴怒。你想想,自己最心爱的老婆,跟自己最看重的接班人儿子搞到了一起。这不仅是家丑,更是动摇国本的政治丑闻。 处理结果下来了:代善被废掉了储君的位置,理由是“与大福晋有染”以及其他一些罪名。阿巴亥呢?被“离弃”,也就是休了。 这事儿就这么完了?没有。过了一年多,努尔哈赤又心软了。阿巴亥毕竟给他生了三个儿子,而且年轻漂亮,这么多年的感情也不是假的。他又把阿巴亥给接了回来,大福晋的位子也恢复了。 但这个“污点”,算是永远烙在了阿巴亥和代善身上。特别是阿巴亥,她这次虽然涉险过关,却为自己六年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时间快进到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打成重伤,不治身亡。他死得突然,没有明确指定谁是接班人。 这时候,谁最有权力?是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阿敏这“四大贝勒”。他们凑到一起,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不是讨论谁来当新大汗,而是逼死阿巴亥。 他们的理由是:先汗有遗命,让大福晋殉葬。这遗命是真的吗?没人知道。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只有阿巴亥在身边。她说没有,但谁信呢? 四大贝勒,特别是皇太极,为什么要急着弄死她?很简单:阿巴亥和她的三个儿子,是新君主最大的潜在威胁。她本人有能力、有手段,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个个骁勇善战,手里还握着两黄旗的兵权。一旦让他们缓过神来,拥立多尔衮或者阿济格,那皇太极的汗位就悬了。 而当年那件“深夜访代善”的丑闻,就成了逼死阿巴亥最方便、最能堵住悠悠之口的借口。他们可以对天下人说:这个女人品行不端,先汗早就想除掉她了,现在让她殉葬,是全了先汗的脸面。 可怜的阿巴亥,当时只有37岁。她当然不想死,但没用。在绝对的权力面前,眼泪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最终,她被逼自尽,给67岁的努尔哈赤殉了葬。她用自己的死,为儿子们换来了一时的平安。

0 阅读:1338

评论列表

0536青稞

0536青稞

5
2025-07-27 05:59

肮脏的时代

猜你喜欢

青史微言

青史微言

以微小视角解读宏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