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忽必烈在钓鱼城立誓,绝不杀城中一人!于是钓鱼城紧闭36年的城门打开了,

周平聊历史 2025-07-26 14:15:50

13世纪,忽必烈在钓鱼城立誓,绝不杀城中一人!于是钓鱼城紧闭36年的城门打开了,随后大家都被眼前景象惊呆了,原来让上帝折鞭的,其实只有区区30几人…… 说起13世纪的蒙古铁骑,那是什么概念?四个字:横扫欧亚。欧洲人吓得直哆嗦,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上帝之鞭”。意思就是上帝派来抽打凡人的鞭子,谁都扛不住。可就是这根让整个世界都颤抖的鞭子,在中国四川一个叫钓鱼城的地方,硬生生给折了。 一个弹丸小城,怎么就成了蒙古帝国的终结者?这得从公元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亲征南宋说起。 聊钓鱼城,就得先知道它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这城在今天重庆合川,坐落在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处的一座山上。这地势,绝了!三面是滔滔江水,剩下的一面是陡峭的山崖。南宋名将余玠是个有远见的人,早早就看中了这块宝地,花了大力气把它修成了一座超级军事堡垒。城墙全是巨石垒的,城里有田、有水井,就算被围个一年半载,自己也能种地喝水,跟外界断了联系也不怕。 当时蒙古大汗蒙哥,就是成吉思汗的亲孙子,那叫一个意气风发。他兵分三路大举伐宋,自己亲率主力,目标直指四川。在他看来,南宋已经是砧板上的肉,平定四川,然后顺江东下,跟东路的弟弟忽必烈会师,临安(南宋首都)就唾手可得。 计划很完美,可他一到钓鱼城下就傻眼了。 守城的将军叫王坚,也是个狠人。蒙古人擅长的是什么?骑兵冲锋,野战无敌。可到了钓鱼城下,马跑不起来,兵爬不上去,一身的劲儿没处使。蒙古军围着城打了五个月,各种法子都用尽了,就是啃不动。 蒙哥急了,让人在城下喊话,说只要投降,保证不杀。结果城上的王坚怎么回应?他让人把刚出锅的两张大面饼和几十斤活蹦乱跳的鲜鱼扔了下去。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哥们儿城里啥也不缺,有的是时间陪你们耗!” 这一下,把蒙哥的肺都快气炸了。作为横扫天下的蒙古大汗,他哪受过这种羞辱? 接下来的事,就充满了历史的偶然性。 蒙哥这个人,性格里带着蒙古人特有的那种不服输的刚猛。谋士劝他,说这城太硬,咱们别死磕了,留一部分人围着,主力绕过去打别的地儿。从战略上看,这绝对是明智之举。 可蒙哥不干。他觉得面子挂不住,自己亲征,居然被一座小城挡住去路,传出去怎么见人?于是他下令,不惜一切代价,猛攻!甚至,他自己都跑到了最前线去督战。 就在1259年7月的某一天,悲剧发生了。关于蒙哥的死,史书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当时川东地区湿热难当,蒙古军中瘟疫流行,蒙哥也染上了痢疾,病重而死。另一种说法更富传奇色彩,说他是在前线指挥时,被城上投下来的一块飞石(也可能是炮弹)砸中,重伤不治。 不管是病死还是战死,结果都一样:蒙古大汗蒙哥,命丧钓鱼城下。 这可不是死个把将军那么简单。蒙哥一死,整个蒙古帝国瞬间群龙无首。正在攻打鄂州(今武汉)的忽必烈,一听到哥哥的死讯,也顾不上打仗了,赶紧带着军队往北撤,回去抢夺汗位。另一路远征中东的旭烈兀,同样率领主力东归。 一场即将成功的灭宋大战,因为蒙哥的死,戛然而止。南宋王朝,因此凭空多续了20年的命。而蒙古帝国的扩张步伐也由此停滞,最终分裂成了几个互不统属的汗国。可以说,是钓鱼城这块硬骨头,硬生生把蒙古这架疯狂运转的战争机器给卡住了,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欧洲的历史学家后来研究这段历史,都惊叹地称钓鱼城为“上帝折鞭处”。 蒙哥死了,但钓鱼城的故事还没完。 从公元1243年余玠筑城算起,到1279年最终开城,钓鱼城在蒙古大军的轮番进攻下,足足坚守了36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南宋已经名存实亡,皇帝都投降了,整个中国南方,只剩下钓鱼城等少数几个据点还在苦苦支撑,成了一座彻头彻尾的孤城。 这时候,就轮到文章标题里的故事登场了。 忽必烈当上皇帝,建立了元朝,他派人来到钓鱼城下劝降。此时的守将叫王立。他知道大势已去,抵抗已经没有意义。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元军入城,不得伤害城中任何一个百姓。 忽必烈答应了。于是,紧闭了36年之久的城门,终于缓缓打开。 当元军将领走进城里,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城里哪还有什么千军万马?传说,他们只看到了36个衣衫褴褛、浑身是伤的将士,手握兵器,站得笔直。

0 阅读:0
周平聊历史

周平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