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东北勇士单枪匹马闯原始森林,亲手将300日寇送入绝地

李强说说 2025-07-26 14:57:17

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收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所有抗日联军的战士都不禁露出了笑容。消息中透露,300余名日寇几乎全军覆没。这一消息本该让所有人欢欣鼓舞,然而,与大多数战士的兴奋不同,抗联六军的参谋长和战士们却难掩内心的沉重,眼中甚至有泪水滑落。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要追溯这一切,还得回到1920年。当时,21岁的黄有决定前往汤原县开荒种地,凭借自身的勤劳与智慧,他成功开垦了4500亩荒地,一跃成为当地知名的富农。甚至连村里的名字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黄有屯”。黄有的辛勤劳作为他在当地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认可。

然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尽管黄有已经不再年轻,但他依然没有放下自己报国的心。黄有加入了当地的红枪会抗日队伍,虽然红枪会的规模较小,且位于偏远地区,始终未能与日寇发生直接交战,但黄有的抗日之心始终没有动摇。

直到1934年,情况发生了转变。中共汤原县负责人夏云杰带领抗日队伍来到了太平川。此时,黄有看到了能够真正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的机会。他没有等待夏云杰等人开口,而是主动提供了自己珍贵的枪支,并将大量粮食变卖,筹集善款支援游击队。更令人钦佩的是,黄有在家人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加入了游击队。

加入抗联不久后,黄有便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凭借他过往的“地主”经验,黄有被任命为稽查处处长,并负责当地抗联的密营工作。密营,作为抗联抵抗日寇的秘密基地,不仅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还成了抗联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生命线。

1937年冬,汤原县的抗联战士接到日军即将展开大扫荡的情报,立刻决定向深山中转移。作为后方主要负责人,黄有决定留下来处理善后事务。然而,就在战士们刚离开,日军便包围了村子,将黄有抓捕。

300余名日寇围住了黄有,要求他带领他们找到抗联的密营。黄有并没有选择反抗,而是假意投降,带着日寇绕过了附近的“四块石”密营。黄有巧妙地让日寇在森林中迷失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成功地把敌人带入了深山老林。

经过五天的绕行,黄有终于将日军带入了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几天的跋涉让日军的军粮几乎耗尽,正当日军准备撤退时,黄有拍着胸脯保证前方就有“密营”,粮食充足。于是,日军继续跟随他进入了森林,直到他们看到了一座房屋。

当日寇们看到这座房屋后,激动不已,争先恐后地涌向“密营”。然而,当他们打开房门时,却发现“密营”空无一物,连一粒粮食都没有。日军立即翻脸,准备将黄有处决。然而,黄有却镇定自若,坚信密营绝未转移,随即带领日寇继续向森林深处前行。

三天后,黄有终于找到了机会,在夜色掩护下甩掉了日军,独自逃入了深山。饥饿和寒冷使他体力透支,他生起火来烤干粮,却因极度虚弱而昏倒在地。几位抗联战士经过时,发现黄有已是冻得双手双脚僵硬,身体几乎失去知觉。

黄有被送到抗联的密营后,苏醒过来,第一句话便是“有鬼子。”根据黄有的情报,抗联战士迅速前往森林追击日军。当他们赶到时,发现300余名日寇已经四散倒下,丧失了战斗力。抗联战士经过一番激战,成功击毙了四五十名日寇,剩余的日寇纷纷逃入了更深的森林中。

根据进一步的情报,逃亡的日军几乎全都在森林中丧命。黄有由于冻伤严重,四肢坏死,几乎只剩下躯干。在随后的战斗中,抗联战士不得不继续转移作战,无法再带着重伤的黄有前行,因此决定留下两名战士照料他。然而,这两名战士在寻找食物时不幸遭遇日军,被发现并牺牲。

0 阅读: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