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中的乾隆皇帝被塑造成一个深情且讲义气的君主。剧中,他因愧疚于夏雨荷长时间的等待,对出身民间的小燕子格外宠爱,展现出一个理想父亲的形象。然而,真实历史中的乾隆虽然同样情感丰富,却有着复杂且矛盾的一面。他对富察皇后极尽深情,也对他的“试婚宫女”充满柔情,但却最终在多年之后严厉斥责并导致亲生长子的死亡。人们常说“虎毒不食子”,那么乾隆为何会做出如此决绝之举呢?
这一切的根源要追溯到大清朝制定的“试婚”制度。所谓“试婚”,顾名思义,是皇子婚前必须进行的一种制度化安排。清朝规定皇子在十五岁时必须成婚生子,而在正式大婚前,皇子需先进行“试婚”。这些“试婚”的宫女,均由皇帝亲自挑选,身份多半低微,被称为“试婚格格”。这项制度虽然在清朝有明文规定,但“试婚”这一风俗早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历史中便已存在。
据史料记载,试婚的起源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到了西晋时期尤为显著。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为了让年仅8岁的儿子司马衷早早传宗接代,也为他选定了试婚宫女。然而,8岁的孩子尚不懂男女之事,且司马衷自身智力低下,使这段婚姻充满挑战。令人惊讶的是,试婚宫女谢玖不仅教会了司马衷基本的男女之事,还怀上了他的孩子。但命运无常,司马衷即位后,谢玖却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显示出试婚宫女们常常遭遇悲惨结局。由于试婚宫女地位低下,她们多被视为皇帝的玩物,甚至因宫廷争斗而丧命。尽管如此,皇帝为了确保子嗣延续,提高繁衍效率,默许并延续了这项制度。
到了清朝,试婚已被正式立法。乾隆皇帝十五岁时,其父雍正帝为他选定了几名试婚宫女。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乾隆一生最钟爱的女人是富察皇后。乾隆在富察皇后去世后,曾写下多首诗篇表达对她的深切怀念。而为乾隆试婚的宫女之一也是姓富察,乾隆对她情意绵绵,试婚后曾将其追封为贵妃。然而,对他们所生的子女,乾隆却表现得冷淡甚至残酷,后来竟责骂自己的长子。
富察氏出身满清八旗中的镶黄旗包衣佐领翁国图家族,本是宫中干杂活的女仆。她以绝美的容貌脱颖而出,成为乾隆第一位试婚侍妾。尽管出身卑微,但富察氏凭借出众美貌赢得乾隆的青睐,后来为乾隆诞下一对儿女。长子永璜是乾隆的庶出长子,起初乾隆对他颇为疼爱。按理说,拥有皇子的富察氏应有机会晋升妃嫔,甚至贵妃,但命运多舛。
就在乾隆即位前两个月,富察氏突然离世,这无疑又是一个试婚宫女的悲剧结局。富察氏去世后,乾隆日渐消沉,虽然追封她为贵妃以表怀念,却无法挽回已逝的爱人。更令人唏嘘的是,乾隆对她所生的儿女缺乏怜悯。作为庶长子的永璜,失去了母亲后在世间仅存三年,23岁时便惨死。尽管身为皇长子,他未曾得到父亲的真正疼爱。他曾试图争取父亲的认可,却遭到无情的斥责和羞辱。
乾隆后来有了嫡子永琏,眼中除他之外无人。可惜永琏幼年即病逝,9岁夭折。此后永璜一度被列为储君人选,寄托了乾隆的希望。可惜好景不长,乾隆的皇后又生下嫡子,但该皇子未能存活过百天。皇后因连失子女,身体日渐虚弱,终究于两年后离世,前往与子女团聚。乾隆丧妻失子的悲痛让他性情暴躁,变得易怒难安。
乾隆在皇后葬礼上发现永璜未表现出应有的哀痛,竟公然对其痛骂殴打,无视其成年身份。在当时环境下,这种羞辱令人难以承受。更令永璜绝望的是,他被乾隆当众宣布永远失去储君资格。多年对皇位的期待顷刻破灭,精神一蹶不振。皇后葬礼结束后不久,永璜健康迅速恶化,终于于1750年4月21日追随母亲而去。乾隆对长子的去世心情如何,史料未详,仅留下一些悼念诗句。遗憾的是,任何哀思都无法挽回永璜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