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70岁穷困潦倒的袁克定流落街头,却遇到了曾经的老仆人,仆人每天上街帮

蔼鸣 2025-07-27 00:20:38

1948年,70岁穷困潦倒的袁克定流落街头,却遇到了曾经的老仆人,仆人每天上街帮他捡来白菜帮子窝头充饥,表弟张伯驹知此情况后大惊失色,要将他接回承泽园。 袁世凯的17个儿子中,当属袁克定最想让他称帝,在袁世凯犹豫不决的时候,这位大公子甚至伪造报纸,发布的内容是他让手下写的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文章。 好大儿的奇葩操作,让袁世凯信以为真,误判局势,闹出天大的乌龙笑话,最后在遗憾后悔中离世,这种结局是袁克定没想过的,他的帝王梦就此破碎。 在他死后,袁家很快就树倒猢狲散,袁克定身为嫡长子分到不少的财产,衣食住行都和从前没太大差别,家里有佣人伺候、厨子做饭、私人医生上门看诊。 可袁家人大多都没有经营天赋,根本不懂得如何打理自己的财产,有多少花多少,没有钱就拿家里面的珠宝首饰和古籍字画去典当,坐吃山空的状态下,很快就变得穷困潦倒。 昔日的洋房别墅都给卖了出去,袁克定拿着钱凑合着生活,身边的姨太太都走掉了,只有发妻留在他身边。 日寇曾想要让他加入华北伪政权,借助他的身份号召旧部,许诺给他不少的钱,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资。 当时袁克定的生活,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体验到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滋味,面对日寇的诱惑,他有过动摇,但最终选择拒绝,决不当汉奸,为防止日寇继续来骚扰他,打着他的名义做事,他特意登报声明自己对外界事情不闻不问,拒绝见客。 外界看到后都纷纷称赞他的气节,但袁克定的生活难题依旧没有解决,口袋空空,吃饭都成问题,最后甚至无奈流落街头,被老仆照料。 即便沦落到这种地步,他依旧坚持着用餐礼仪,在吃饭的时候,必须将餐巾带在胸前,用餐刀小心地将窝窝头切成片,配着咸菜吃,光看动作不看食物,还以为在吃大餐。 看见的人多数讥笑连连,张伯驹对他如此穷困感到怜悯,想到两家人有着亲戚关系,不忍他沦落到这个地步,将他接到承泽园生活。 古稀之年的袁克定在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日子后,过去的雄心壮志都消失不见,变成一个普通但有文化的老头。 他不喜欢出门见客,每天窝在房间里面做事,没事的时候就看看书,发妻倒是陪在他身边,两人感情说不上有多好,虽然住在一起却分房而睡。 后来章士钊给他安排了份工作,总算有个稳定收入的袁克定脸上多了些笑容。 他念着张伯驹帮助自己的情意,工资发下来后就拿过去想要给他,当作他们夫妻借住在他家的住宿费。 可每次张伯驹都会拒绝,在他看来没必要这么生分,而且帮人帮到底,都让他来自己家住了,没必要再计较这么多,而且收了这些钱反倒让袁克定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他自己有时候也需要钱用到人情世故上,毕竟袁家还有这么多的小辈在。 后来承泽园被卖出去,张家又掏钱重新买了房子,接济袁克定到老。在袁克定夫妻身边,很少看到袁家人的身影,只有他弟弟的女儿平日里照顾着他们的生活,就连他的孩子们都不常见面。 袁克定在此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没有什么波折,跟从前比平静许多,在他八十岁的时候,走到人生的尽头,过去没来看过他的亲戚听闻消息后,反而跑过来将房子卖掉,把钱拿走,外人看了都感叹一句世态炎凉。 参考信源:揭秘袁家大公子袁克定:“皇太子”的风烛残年 青年时讯

0 阅读:107

猜你喜欢

蔼鸣

蔼鸣

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