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距离第一次评估两年后的常规复评,这回能评什么等级?心里没数 上海长护险,是针对60岁以上有医保、失去自理能力的伤残老人进行帮助的一项措施,根据情况不同划分等级,给予每周3到7次,每次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1小时 我妈2023年3月脑梗 2023年8月长护险评估,每周上门服务3次,至今 两年前,一周3次,这个评估结果出来时,是出乎我意料的 我妈重度失能,她不能行走,不能穿衣脱衣,不能自己上厕所,不能洗澡,一些上海网友家里也有类似情况的老人,大多长护险评了一周7次,再不济也5次 而我妈才3次 当时我提出异议,想申请重新评估,但老爸说算了,3次就3次吧 两年过去了 妈妈还是不能自理,离不开人 终于等来了复评 这次能不能被客观评估,提高服务等级呢? 这一评,一定论,又是两年 其实,我妈真实情况如何,他们可以询问每周来3次服务的长护险阿姨,一问便知 阿姨每周3次,来了两年 评估人员蜻蜓点水,几分钟又怎能全面了解真实况呢? 但阿姨这个渠道是行不通的 万一阿姨被我们收买了呢? 我和老爸第一时间的反应 就是明天来评估的时候,老妈得装,装傻,装无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出她最糟糕的失能状态,一定要让人家看见! 为什么? 为什么要有这种本能反应? 明明是失能,还要装失能… 还是一个不信任 人和人之间,缺乏信任 评估人员不相信被评估者有那么糟糕,他知道你多多少少有装的成分,于是,往往会把所见所得打对折,挤水分。所以两年前,我妈就被折成3次 被评估者,不相信评估人员会秉公办事,实事求是,于是,尽量努力夸大自己的状态,诉说自己的困难。所以很多网友教给我她们的实战经验:躺床上,穿好尿不湿,扁马桶放旁边,一问三不答,装傻有难度就装睡等等 失能老人 怎样证明自己失能? 原本善意的帮助 为什么如此高不可攀? 帮助者和被帮助者之间,要不要变成警察和小偷的关系? 这些问题 一时间都无法得到解决 至少明天 我妈被评估的时候 解决不了 3次还是5次? 听天由命吧!
2000年8月,上海老太,在买菜的路上,捡到一名弃婴,儿女们一致反对!然而,老太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