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明,这是我个人分析,和什么政策或是官方宣布完全无关,不同意可以,在评论区带

善朴看科技 2025-07-27 11:28:08

【先说明,这是我个人分析,和什么政策或是官方宣布完全无关,不同意可以,在评论区带节奏,一律当狗处理。】

智能驾驶这东西,根据这两年的观察来看,可能会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转变,其中涉及到几个方面:

1、国家层面对智能驾驶的宣传方向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大力推广,各种宣传,各种展示,变成了“保守提倡性”,呼吁大家正确看待智能驾驶,并且把“辅助”两个字反复强调,甚至连支持的次数和用词也比以前保守了很多,现在基本就是以安全呼吁为主了。

2、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智能驾驶并没有出现质的变化,虽然之前一直在推广,但截至今年,并没有出现断层领先,或是完全超越预期的效果。不管是4月的事故闹的天下皆知,还是这几次的相关测试,让人们看清了智能驾驶在现阶段的表现,其实是远低于宣传水平的。

3、为什么投资的人,还有那些大老板都要看新闻联播,因为这里面有国家的方向。今年国家明显开始把侧重点放到了刺激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制造上。在大环境萎靡的情况下,刺激消费和制造升级才是最有效的武器,所以不管是置换补贴,还是减免购置税,还是给各种车企业扶持或绿灯,都有这方面的意思。

以小米为例,小米汽车发布之后,给北京带来了巨大的税收和GDP的上升。巨大的销量一下就盘活了新能源领域的正向运转。上游供应商有了一位不拖欠账款的甲方,不仅开心,而且可以更健康的经营了,小米顺利的把京津冀的产业链带活了,这对北京周边经济的带动是巨大的。

再加上微博对影响新能源销售的“黑嘴”一波又一波的打击,这不全是上面的意思么。

4、随着时间的延续,随着智能驾驶的发展,其实已经买了新能源车的人就可以发现。智能驾驶你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高速上才用,城区这种复杂的路况非常头疼,不仅需要频繁接管,而且你的精神一点也没休息,还要随时盯着,与高速上的智能驾驶体验完全就是两个东西,安全系数并不高。

而高速公路上的智驾表现,其实每家相差都不大,并没有谁有绝对牛逼的领先地位。厂商在宣传时,故意忽略了这个问题,老找极端或是使用率极低的场景说事,这会让人以为智能驾驶是个比车质量,比车操控更重要的东西,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智能驾驶才是没有那么重要的东西,但你必须得有,必须得支持。

所以我大胆预估,有可能未来几年,智能驾驶会从核心卖点,变成一个不需要怎么宣传的固定功能。也就是说,不管你车卖多少钱,都必须带免费的,基础的智能驾驶,也就是比亚迪他们正在做的事。所有车都可以很好的在高速上智能辅助驾驶,这对90%的人已经可以了。

而更高阶的城区辅助驾驶,会成为不同品牌的特色功能,就好像现在不同手机品牌Ultra版本那样,都有,但各有擅长的地方。成不了重要卖点,也就是成不了买某个车的理由,最终还是品牌和车本身的素质决定的。

当然各别品牌可能会推出更牛逼的城区辅助驾驶,收费4-6万,出事给兜底。这会成为品牌特色卖点,有钱的,想体验更好城区辅助驾驶的,可以花钱去买。 但95%以上的人,甚至99%的人不会买,因为现有的已经够了,并且以后必然会更好用。

智能驾驶正在从护城河,向特色功能这个方向转变,这也是一个未来很可能发生的事,以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智能驾驶的权重,或是对买车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弱了。

以上全个人观点,不代表企业和任何机构,你可以不同意~~~~~~~

0 阅读:8

评论列表

天下英雄出我辈

天下英雄出我辈

1
2025-07-28 09:21

不管是人驾还是智驾,安全只有相对安全,没有绝对安全,飞机,高铁,出租车都是把安全交给陌生人,而驾驶员又是把安全交给飞机,高铁,出租车的生产产家,你要绝对安全,你怕死你就自己开,你就别出门,中国一年人驾死亡人数八万,一天一百八十多人,发生事故高达600多,3亿人口的美国一天事故高达一万七千多次,也是死亡一百多人,和中国同样人口的印度,每天死亡人数447人,每天发生事故1317起,特斯拉的致死率最高,是其它车的两倍,也不防碍特斯拉得到顶级安全大奖,绝对安全这个东西从来不存在,很多人感觉智驾就该必须应该一步到位,不然就不认同,要想智驾比人驾更安全,中国智驾可以歇菜了,等人工智能出现再说吧,

善朴看科技

善朴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