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王树声到部队看望女儿,却被警卫兵蛮横拦下,请您排队等候,领表登记,王

芸霄记史 2025-07-27 14:16:11

1971年,王树声到部队看望女儿,却被警卫兵蛮横拦下,请您排队等候,领表登记,王树声看了看排得长长的队伍,填好登记表后,走到末尾默默等候。   在部队门口,人来人往,家属队伍一直没断,王树声穿着普通便衣,和所有探亲的家属一样等着,没有透露自己将军的身份,也没有请人通融一下。   身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将,这样的场面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他一直坚信,无论有多高的职务,到了规矩面前,大家都该一视同仁,他安静地排在队尾,冷风吹在脸上也面不改色。   等了快两个小时,他的女儿王季迟从营门里小跑出来,看到父亲站在寒风中跺脚取暖,忍不住红了眼圈。   这时,周围的军人和家属才发现,原来这个排队很久的老人并不是普通人。   其实,王树声不仅仅在家里这样,对工作上的原则也非常坚持。   早在1955年,他在中南海被授予大将军衔,负责全军装备,权力非常大。   他老家亲戚听说后,很多乡亲都希望能通过他给自家娃谋点出路,专门写了联名信拜托他。   可王树声一口回绝,明确告诉大家,国家给的权力绝不能变成自家后院,要为全国老百姓服务,不能搞特殊。   王树声平常对家里的要求特别严格,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   工作单位按国家规定配了车,用于公务,他从不让司机开车接送家人。   平时下大雨,妻子杨炬也照样坐公交去上班,家人为此早就习惯了。   就连在北京市吃饭、买粮,他家每个人也都按照普通人标准定量,绝不多拿一分。   哪怕三年困难时期,家里连口油水都不敢多吃。   有回炊事员见家里难得买到半斤猪油,想着改善一下伙食,被王树声发现后特意开了家庭会,说只要国家还有人吃不上饭,家里哪怕多吃一口都应该感到不安。   他对身边干部作风也抓得很紧。   一次在军事科学院食堂打饭时,王树声看到有年轻干事帮领导打饭,他当场指出不该让别人为自己服务。   之后单位开会,领导干部都回到队伍里老老实实排队,谁也不敢搞特殊。   他这种“大家都一样”的规矩,根本不光针对家里,对自己也是同样严。   他希望身边人都明白,一个真正的中国军人和干部,不能因为权力就破坏制度,也不能搞“自己人”的小圈子。   特别是在那次探亲登记的时候,他还特意用“王宏信”这个名字签字。   这是他1926年入党时用的名字,意味着他内心始终是把自己当普通党员,身份再大也不变本色。   哪怕后来王树声因病去世,部队查档案才发现女儿王季迟的“社会关系”一直写的是“务农”。   同事这才明白,她平时从不炫耀父亲是谁,就是因为家训和原则。   对于王树声这些选择,很多中国人理解他那份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怀,他的行为既是守规矩也是为公心着想,无论权力多大,身份多高,永远记得谁才是自己的根。   信源:《王树声传》 (解放军出版社)

0 阅读:1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