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9岁的林青霞去拜访张大千大师,张大千被眼前的美丽女孩惊住了,感叹世间还有如此美丽的女子,就是记者为他们拍照片时大师还在目不转睛的看着她。一睹美人惊叹奇,大师羡慕睛不移。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是20世纪中国画坛巨匠。他出身艺术世家,母亲和兄长皆为画家,自幼习画。1917年,他赴日本京都学习染织技艺,1919年到上海拜曾熙、李瑞清为师,钻研书法与绘画。他的作品涵盖山水、花鸟、人物,尤其以荷花和泼墨山水著称。1941年至1943年,他在敦煌临摹佛教壁画,吸收古代艺术精髓,风格更加丰富。40年代起,他旅居巴西、美国等地,接触西方艺术,融合印象派与传统笔墨,独创泼彩技法。1969年,他定居台北外双溪的摩耶精舍,因健康和眼疾问题甚少动笔,但艺术影响力不减。1983年,84岁的他已是画坛泰斗,与齐白石、溥心畬并称“南张北齐”“南张北溥”,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1983年春,香港电影界正为徐克导演的武侠巨制《新蜀山剑侠》做最后准备。这部影片改编自还珠楼主的小说《蜀山剑侠传》,融合好莱坞特技,耗时一年半拍摄,堪称当时的大制作。林青霞在片中饰演瑶池仙堡堡主,角色神秘而威严。影片即将上映,片头题字却成了难题。嘉禾电影创始人邹文怀和徐克一致认为,四川籍国画大师张大千是题字的最佳人选。他的书法不仅能为影片增添文化底蕴,还因其蜀人身份与“蜀山”主题契合。更巧的是,嘉禾公司名称的“嘉禾”二字也出自张大千手笔,颇有渊源。 然而,张大千晚年深居摩耶精舍,因眼疾和健康问题早已封笔,鲜少为人题字。徐克初次派人拜访时,大师婉拒了请求。剧组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提议请林青霞出面。29岁的她不仅是影片主演,更是当时红遍两岸三地的明星,气质清丽中带英气,恰似古典仕女。林青霞欣然应允,带着一篮新鲜水果和上等茶叶,前往台北外双溪的摩耶精舍拜访张大千。 林青霞抵达时,张大千正在书房翻阅古籍。他身着黑色长袍,银白胡须垂胸,气度儒雅。见到林青霞,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艳,随即起身相迎。林青霞恭敬地呈上礼物,说明来意,提及《新蜀山剑侠》与四川的渊源,以及剧组对大师书法的仰慕。张大千听后,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点头同意。他取来笔墨纸砚,凝神片刻,提笔写下“新蜀山剑侠”五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又题“蜀人张大千”,点明故乡情怀。林青霞在一旁注视,屏息凝神,专注大师运笔的每一个动作。 题字完成后,记者请求两人合影留念。张大千坐在藤椅上,林青霞站在一旁,微微侧身。快门按下时,张大千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林青霞身上,流露出对美的纯粹欣赏。这张照片成为影坛与画坛交汇的珍贵见证,定格了一段跨越时代的艺术佳话。 这次拜访后不久,1983年4月2日,张大千因心脏病在台北去世,享年84岁。他为《新蜀山剑侠》题写的字迹,成为他晚年为数不多的公开作品。这幅墨宝不仅为影片增添了文化深度,还承载了大师对故乡四川的眷恋。他的画作在全球拍卖市场备受追捧,如《桃花源》2016年以2.8亿港元成交,创下其作品拍卖纪录。他的泼墨技法和对传统绘画的创新,影响了无数后辈画家,奠定其国画巨匠地位。 婚后,林青霞转向写作,2011年出版散文集《窗里窗外》,随后推出《云去云来》《镜前镜后》等作品,展现文学才华。2023年,她荣获第60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表彰她对华语电影的杰出贡献。她的转型与成就,体现了从银幕女神到文学创作者的华丽转身。
1983年29岁的林青霞去拜访张大千大师,张大千被眼前的美丽女孩惊住了,感叹世间
历史拾遗者
2025-07-28 09:34: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