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请泰国武官传话:泰柬冲突以来,中方没给柬埔寨一枪一弹。据泰国媒体7月26日报道,当地时间25日,泰国驻华大使馆助理武官西瓦-拉塔纳阿南上校拜访北京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解放军负责国际军事合作的官员进行会晤。泰军方向中方通报了泰柬边境冲突的真实情况,并和解放军讨论了有关问题,还正式向解放军提交了《泰国皇家军队报告泰柬边境冲突事件》。 见面时解放军请求泰国助理武官向泰国方面传递一个消息,即“自泰柬边境局势紧张以来,中方没有向柬埔寨提供任何用于进攻泰国的武器装备”,“柬埔寨军方的中国装备均是此前合作的成果”,“请不要相信图谋不轨者编造的假新闻”。 泰柬边境硝烟再起,一则来自解放军的特殊信息却如一股清流——通过泰国驻华助理武官,中方郑重澄清:“自泰柬边境局势紧张以来,中方没有向柬埔寨提供任何用于进攻泰国的武器装备。”这一罕见的、主动通过第三国传递的军事外交信号,在东南亚纷繁复杂的冲突迷雾中显得尤为清晰有力。 中国在泰柬冲突中的“不偏不倚”,远非简单的外交辞令。 王毅外长在与东盟秘书长会谈时,一针见血地将泰柬冲突的根源指向“当年西方殖民者的遗祸”。这一历史视角的引入,将当下争端置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审视。殖民时代遗留的边界划分模糊、民族矛盾复杂,成为东南亚国家间冲突的历史病灶。中国选择从历史根源出发呼吁冷静与对话,而非在具体争端中选边站队,体现了一种超越即时冲突的战略高度。 柬埔寨作为中国的重要伙伴,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合作成果显著。从远程火箭炮、装甲车辆到无人机系统,中国装备确实提升了柬国防能力。然而,中方特别强调“柬埔寨军方的中国装备均是此前合作的成果”,明确划清了正常军贸合作与冲突期间军事支持的法律和道义界限。金边方面在东盟框架内多次坚定支持中国立场,反对域外势力挑动南海紧张,这种基于共同安全与发展关切的协作关系,显然与冲突期间的“军事输血”截然不同。 中国为何选择通过泰国传递这一信息? 这一外交动作蕴含深意。首先,主动澄清是最有效的辟谣方式。面对甚嚣尘上的“中国军援柬埔寨”传言,选择直接向关切最深的当事方泰国作出权威说明,并请求其向国内传递,比中方单方面声明更具说服力,体现了对泰国关切的尊重。其次,路径选择彰显诚意。通过泰方渠道传递信息,既避免了直接介入可能带来的敏感效应,也展示了中方沟通的开放与透明,将“第三方传言”的传播链条切断在源头。再者,构建互信。此举本身就是一种建立互信的行动,表明中国无意利用冲突强化某一方,其目标是地区整体稳定。 “一碗水端平”承诺背后,是中国对东南亚安全秩序重塑的深远考量。 中国深知,只有公正才能赢得真正信任。在泰柬冲突中恪守中立、拒绝“递刀”,正是对这一原则的践行。此举向整个东盟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是地区和平的建设性力量,而非搅局者或机会主义者。同时,中国支持“东盟中心地位”,其调解努力始终在东盟框架内或与之协调进行,如王毅外长与东盟秘书长的沟通。这强化了东盟在区域安全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契合地区国家的普遍期待。 中国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在泰柬冲突中正得到实践检验。它超越传统大国依靠军事联盟或代理人竞争的模式,强调平等对话、根源治理与共同安全。中方在泰柬冲突中拒绝选边、推动对话、溯源历史、澄清传言等一系列动作,正是这一新安全观的具体体现。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仍在继续。殖民时代埋下的边界争端苦果,究竟能否在21世纪的新安全理念下彻底化解? 泰柬边境的硝烟终会散去,但这场冲突中的中国角色,已为地区国家提供了一面审视大国行为的镜子。当中国坚定地拒绝通过军事杠杆介入邻国冲突,选择一条尊重历史复杂性、支持区域组织、倡导对话解决的道路时,一个关键问题已然浮现:这种基于平等与共同安全的新范式,能否真正穿透殖民遗毒的厚重阴霾,在东南亚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催生出持久和平的新芽? 世界正屏息以待。
解放军请泰国武官传话:泰柬冲突以来,中方没给柬埔寨一枪一弹。据泰国媒体7月26日
全球秒报君
2025-07-28 09:38: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