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淞沪会战中,一名中国士兵手握步枪藏在尸体里,一动不动装死四个小时后,他

小史论过去 2025-07-28 10:12:55

1937年淞沪会战中,一名中国士兵手握步枪藏在尸体里,一动不动装死四个小时后,他终于等来了日军狙击手的现身。 王中领,1917年出生在江苏睢宁县双沟镇一个穷苦人家。家里穷得叮当响,吃饭都成问题,他从小就得干重活,挑水、砍柴、种地,练出一身力气。村里小孩玩投石头,他总能扔得又准又远,百步之内,树上的鸟都能砸下来,乡亲们都说他手稳得像石头雕的。15岁那年,地主恶霸的儿子欺负他,他气不过,抄起一块石头砸过去,把人腿都打伤了。地主家势大,他没法在家待,背着个破布包,跑了几十里路,投奔了国民党军李品仙的部队。军营里伙食差,训练苦,他却一点不怵。站军姿、打靶、刺杀,他样样拿得出手,尤其射击,枪一端,靶子上的红心就没跑过。教官都说他天生是块当兵的料。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他随部队开到上海,扔进了淞沪会战那台大绞肉机。战场上炮火轰得耳朵嗡嗡响,硝烟呛得人喘不过气,他却越打越稳,枪法准得让战友竖大拇指。罗店那块地,血流成河,他眼瞅着战友一个个倒下,攥着步枪的手青筋直冒,憋着一股劲要跟日军干到底。 淞沪会战打到1937年8月,罗店战场成了中日两军的绞杀场。日军装备好,训练严,火力猛得像不要钱,炮弹炸得地面全是坑,空气里全是火药味。他们的狙击手更是个大麻烦,拿着装了高倍瞄准镜的三八式步枪,躲在废墟或树丛里,冷不丁一枪,中国这边的机枪手、军官就倒一片,伤亡多得让人头皮发麻。中国军队这边,装备差,新兵多,训练没跟上,很多人连怎么躲炮火都不会,趴地上身子贴得死紧,结果被冲击波震得吐血,死的死伤的伤。战壕里,沙袋堆得再高也没用,日军狙击手眼睛毒,瞄得准,谁露个头,子弹就奔脑门来,枪枪要命。王中领看不下去了,他枪法好,胆子大,决定跟日军狙击手掰掰腕子。他没啥高档家伙,就一杆普通的中正式步枪,可他有股狠劲,觉得自己能干掉那些藏头露尾的日军狙击手。直接躲沙袋后找人?不行,阵地早被日军摸得门清,瞄准镜一扫就暴露。他琢磨了个法子:装死。战场上尸体多,日军狙击手专盯着活人,他往死人堆里一躺,兴许能蒙过去。他挑了个尸体堆,脸上抹满血,躺下去,步枪藏在胳膊底下,枪口微微朝外,整个人跟死了一样。盛夏的战场,热得人冒油,尸体味儿熏得人想吐,苍蝇嗡嗡飞,他硬是咬牙挺了四个钟头,动都不动一下。终于,他瞅见对面废墟里一道反光,那是日军狙击手的瞄准镜。他慢慢挪枪,动作轻得像猫,手指一扣,砰一声,子弹正中那狙击手的脑袋,对方哼都没哼就倒了。他没停,继续装死,换了个位置,又干掉两个。可这下日军急了眼,掷弹筒轰过来,炮弹在他旁边炸开,碎片扎进胳膊和胸口,血流了一地。战友赶紧把他拖回去,送去战地医院,命是保住了,可伤得不轻。 淞沪会战后,王中领伤好得差不多了,可原部队找不着了,他辗转加入了第三战区79师235团,在浙江接着跟日军干。1940年代,他在浙江武义县带队打伏击。情报说有支日军要过一座老桥,他带着人早早埋伏好。雾气蒙蒙,河水哗哗响,日军来了,前头是伪军探路,后头一个日军军官骑着大马,耀武扬威,军刀晃得人眼花。王中领端起步枪,瞄准那军官,果断开枪,子弹呼啸过去,军官连人带马摔进河里,溅起老高水花。后来查实,那是个日军少将。这仗打得解气,他也升了连长。有一回,日军大队人马压过来,离阵地不到五十米,他抄起机枪,架在沙袋上,子弹哗哗往外吐,带着全连死守,硬是把日军打得抱头鼠窜,还干掉了个日军大佐。王中领打仗不要命,枪法准得邪乎,可他没啥文化,只上过半年军事训练班,军衔老升不上去,排长干了好几年,连长又干了好几年。他从没抱怨过,仗打得硬气,日军听见他的名字都发怵,部队里都叫他“枪王”。1949年,他回了浙江富阳老家,种地、干活,过得平平淡淡。村里人常听他讲抗战的事,他坐在老树底下,抽着旱烟,讲得慢条斯理,语气里满是对和平日子的珍惜。2015年7月,这位老兵在家走了,差一点就活到99岁,留下的故事让人听着既热血又心酸。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