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印度人居然开始反思了!印度经济学家帕纳加利亚说:印度本可以在20年内完全取

糕糕聊世界 2025-07-28 14:28:00

不好,印度人居然开始反思了!印度经济学家帕纳加利亚说:印度本可以在20年内完全取代中国,然而在这10年来印度制造都还是一个空谈,这就算了,更大问题是又失去了美西方产业的转移机遇。

印度这反思来得可真是时候,自家经济学家都忍不住戳破窗户纸了:本以为 20 年内能轻松取代中国,结果折腾了十年,印度制造还是个空架子,连美西方的产业转移都抓不住,这脸打得可不是一般的响!

帕纳加利亚这话一出口,估计全印度都得尴尬到抠脚。要知道,这些年印度喊着 “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的口号喊得比谁都凶,莫迪政府更是把 “印度制造” 当政绩工程使劲吆喝。

结果呢?自家经济学家一盆冷水浇下来:不仅没追上,反而连送上门的机会都弄丢了,这哪是反思,分明是公开处刑!

先说说印度最拿不出手的基础设施,简直是制造业的 “致命伤”。就拿物流来说,中国高铁总里程早超 3.7 万公里,货运列车嗖嗖跑,成本低到让企业偷着乐。

可印度呢?高铁?那都是传说中的存在。好不容易搞了条 “准高铁”,速度还没中国绿皮车快,货运列车更别提了,动不动就晚点,货物从德里运到孟买,在路上堵上一个星期都是常事。有企业吐槽,在印度运一批货的成本,比从中国运到欧洲还贵,这谁受得了?

电力问题更是能把工厂老板逼疯。印度每年因为停电造成的损失能占到 GDP 的 2%,夏天用电高峰时,工厂突然断电是家常便饭。

有外媒拍过纪录片,印度南部的纺织厂老板们,家家户户都得备着柴油发电机,机器开一半突然停电,轰隆轰隆的发电机声能吵得人头疼。再看中国,稳定供电是基本操作,别说工厂 24 小时连轴转,就连偏远山村都很少停电,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港口就更不用提了。中国的上海港、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常年霸榜全球,货物从卸船到装车,效率高得让老外惊叹。可印度的孟买港呢?吊车慢吞吞不说,还经常因为工人罢工停摆,一个集装箱在港口滞留半个月都算快的。有做外贸的老板吐槽:“从中国发货到欧洲只要 30 天,从印度发货?俩月能到就算烧高香了。”

就这基础设施,还想接美西方的产业转移?做梦呢!这些年美西方喊着要 “供应链去中国化”,印度本来是最有希望的接盘侠,结果呢?苹果想在印度扩产,建个工厂光审批就耗了两年,好不容易开工了,因为物流跟不上,零部件经常断供,生产线动不动就停工。

特斯拉考察了印度好几次,最后还是扭头去了墨西哥,原因很简单:“在印度造电动车,光是运输成本就能吃掉一半利润。”

更讽刺的是,印度自己还总犯 “眼高手低” 的毛病。一会儿喊着要搞高端制造,一会儿又想把中低端产业全抢过来,结果啥都没搞明白。

就拿手机产业来说,印度喊着要实现 “全产业链本土化”,结果核心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组装出来的手机不仅质量堪忧,价格比中国产的还贵,连印度人自己都不爱买。

反观中国,从高铁到电网,从港口到产业链,哪一样不是实打实的硬功夫?别的不说,光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中国都能做到 “从矿山到成品” 全链条自主供应,这种产业韧性,印度怕是再过二十年都追不上。

美西方那些企业又不傻,嘴上喊着要离开中国,身体却很诚实 —— 去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 30%,比美国、日本、德国加起来还多,这可不是靠喊口号能得来的。

现在印度才想起反思?早干嘛去了?莫迪政府这些年光顾着搞民粹主义,一会儿抵制中国货,一会儿又想靠 “地缘政治” 碰瓷讨好处,结果把自家的制造业根基搞得稀烂。帕纳加利亚这话,与其说是反思,不如说是给印度泼了一盆冷水:取代中国?先把自家的高铁修明白、把停电问题解决了再说吧!

说到底,制造业拼的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基础设施、产业链韧性和政策稳定性。印度连最基本的 “硬件” 都没搞定,还想一步登天?怕是醒得太晚,机会早就被自己作没了。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糕糕聊世界

糕糕聊世界

糕糕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