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南京一男子创作了一首歌,被判十年有期徒刑。出狱后,他面对母亲年迈、妹妹病逝、爱人另嫁的残酷现实。他为什么会被判这么重的处罚呢? 1969年下半年,知青任毅返城探亲时,发现所有人都在唱《知青之歌》,学生在唱,工人在唱,军人在唱,就连自己的妹妹也在唱。任毅不禁地向妹妹询问到她在唱什么歌,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妹妹的数落。 “连这首歌都不会唱,你真成‘二哥’了”。此时的妹妹要是知道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正是出自她哥哥任毅的手笔,不知道心里会作何感想。 可对任毅来说,这首歌的影响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料,每每听到周围人唱这首歌时,他的心里总会感到隐隐的紧张。他明白,自己当初在创作这首歌时,心里充满着牢骚和不满,所以这首歌在当时的主旋律下,显得不是那么“正”。 又过了两个月,好像没人再关注这首歌,也没人关注这首歌的作者,这才让任毅悬着的心缓缓落下。正当任毅认为这首歌终于要被遗忘在历史长河时,邻居的一封信却给了当头一棒。 信上说,这首《知青之歌》被改名为《中国知识青年之歌》,在莫斯科广播电台播放了。听闻此消息后,一股不可名状的恐惧将任毅深深包围,不过此时他还抱有一丝希望,因为他还没亲耳听到这首歌。 当天下午,任毅一个人静坐在家中,打开收音机,当听到机器里传来“下面请收听《中国知识青年之歌》”的声音后,他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泪。 彼时的中国和苏联交恶,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斗争愈演愈烈,莫斯科电台播放任毅的《知青之歌》,其目的是利用知青群体中存在的一些不满情绪,来攻击中国当时的政策。 匹夫无罪,怀玉其罪。任毅本意不是如此,可间接帮了敌人贻人口实。如今这首本意是抒发情绪的歌曲,被迫上升到政治高度,身为作者的他也难辞其咎。再三思索下,任毅决定先去自首,这样说不定能看在“主动认识错误”上,减轻点罪行。 在南京看守所,一个老公安接待了任毅,在听完他的自首理由后,老公安不紧不慢的表示“大锅饭也不是这么容易吃的”。老公安向任毅安慰到,有些反革命写了那么多都没事,你就写了这么一点东西,是不会坐牢的。 听罢,任毅放松了许多,他听从了老公安的劝告,不再想这件事。之后也正如老公安所说的那般,没有人找任毅的麻烦,好像大家都把这件事忘了。 可半年之后,当《知青之歌》传到上海之时,一些人借着这首歌上纲上线,说这首歌是斗争的新方向。一时间,各地都出现了批判《知青之歌》的文章,这次的批判力度是空前的,已经上升到政治路线的批判。 眼看《知青之歌》被认定为“黑歌”,任毅明白该来的总要来。1970年元宵节深夜,和任毅一同下乡的同伴早已睡着,可任毅却在收拾着自己的行李,他的直觉告诉他今晚可能要出大事了。 他为了不连累同学和女友,将他们之间的信件全部烧毁,就在做完这一切后,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就是重重的拍门声,大喊着“开门,开门”。 接下里等待着任毅的,是9年的牢狱之灾。 信息来源: 光明网|《知青之歌》作者蒙冤记 上观新闻|《知青之歌》,一支难以忘怀的歌 文|饮用纯净水 编辑|南风意史
1969年,南京一男子创作了一首歌,被判十年有期徒刑。出狱后,他面对母亲年迈、妹
南风意史册
2025-07-28 22:12:14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