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9岁的印度女孩莫迪娜,听说中国男人不打老婆,女人还能挣钱,于是收拾行李,瞒着家人来中国。13年过去了,她不仅嫁了人、买了房,还让妹妹也嫁来中国,如今俩人怎么样了?结局超乎人想象。 莫迪娜出生于印度比哈尔邦一个偏远村庄,家中经济拮据,生活受种姓制度和性别规范的严格约束。母亲每天凌晨起床准备饭菜,优先供奉男性成员,女性只能分食剩余食物。父亲因意外去世后,家庭陷入困境,18岁的莫迪娜担起重担,带领母亲和两个妹妹前往缅甸仰光谋生。在旅游区摆摊卖手工饰品,她观察到中国游客的礼貌举止,尤其是云南商人提到中国工厂的招工机会。她通过手机软件查阅中国女性就业数据,萌生了前往中国的念头。2012年春,她带着微薄积蓄和一张写有曲靖地址的纸条,独自飞往昆明,开启未知旅程。 莫迪娜抵达曲靖后,进入一家服装厂工作。她每天提前到岗,清理机器,整理布料,展现出极高的勤奋。车间主任田孟冰注意到她的努力,逐步教她操作复杂缝纫设备。三个月后,她掌握基本中文,主动帮助新人,处理紧急订单时连续工作16小时,展现惊人毅力。2014年春节,田孟冰带她回乡,婆婆对她的勤劳表示认可。婚礼上,她身着中式礼服,遵循传统敬茶仪式,正式融入家庭。婚后,夫妻承包车间,她白天管理生产,晚上学习财务和设计,考取缝纫技师证书,钻研服装设计。2018年,他们用积蓄在昆明郊区购置两居室,接来印度母亲同住。小妹妹在印度婚后因生女遭丈夫虐待,莫迪娜将其接到中国,介绍给田孟冰的表弟,促成婚姻。妹妹逐渐适应新环境,参与家族生意。莫迪娜在工作中不断提升,采购时精打细算,设计时创新图样。她的努力让家庭经济稳定,妹妹也在中国找到立足之地。 妹妹在曲靖开设跨境物流公司,专注印度商人进口中国商品的业务,经营逐渐走上正轨。莫迪娜回印度探亲时,租房举办分享会,向村里女孩讲述自身经历,鼓励她们通过正规渠道追求机会。一名17岁女孩受启发,前往昆明电子厂工作,每月寄回3000元人民币。莫迪娜开设服装店,销售印度风格服饰,雇佣中印员工,还创办咨询室,指导印度女性了解中国文化和法律。前不久,一名德里IT从业者通过微信咨询,她建议先通过技术移民稳定职业。莫迪娜如今汉语流利,熟练融入中国生活,服装店月收入超8万元,物流公司年利润达50万元。她每天送女儿上学,处理订单,与丈夫规划生意扩展,春节计划全家去海南旅行。 莫迪娜从印度乡村到中国城市的跨越,展现了勤奋与适应的力量。她与妹妹的经历,折射出女性在异国他乡追求自立的可能。你身边是否也有跨国生活的故事?在陌生环境中打拼,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这事很印度,一个连墙缝都不安全的国家,更别说活人了。不明白印度男人不分老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