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南京城外,英国军舰的炮口还冒着硝烟。《南京条约》的墨迹未干,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开放五口通商,赔款2100万银元。这只是开始。 随后的《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再到1901年的《辛丑条约》,列强用枪炮为中国套上了一道道枷锁:4.5亿两白银的庚子赔款,相当于当时清政府4年的财政收入,外加利息总计13亿两,压得国人喘不过气。 这些条约不仅是金钱的掠夺,更是主权的践踏。列强在华设立租界,享有治外法权,控制海关税收,甚至在中国土地上驻军。 1911年清朝覆灭,国民政府继承了这堆“恶债”,却无力偿还,只能靠借新债还旧债,陷入恶性循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国民政府遗留的外债高达6亿美元,相当于今天数百亿美元。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毛泽东站在麦克风前,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但站起来的代价,是要彻底清算百年的屈辱。列强们却不甘心,他们揣着发黄的条约文本,试图让新中国继续背负旧债。 1949年11月,北京的初冬寒意逼人。外交部街33号,原北洋政府外交部旧址,成了新中国外交的起点。 会议室墙上,一幅《万里长城》油画威严耸立,桌上摆着一座青铜自鸣钟,指针停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那一刻,仿佛在提醒所有人:屈辱的历史不能重演。 英国代表团率先发难。他们拿出一叠厚厚的文件,核心是庚子赔款的未偿余额。代表西装笔挺,胸前别着金光闪闪的徽章,语气傲慢:“根据国际法,新政府有义务继承前政府的债务,否则无法被国际社会接纳。”翻译将“indemnity”译成“勒索赔款”,会场气氛瞬间紧张。 周恩来作为外交部长,坐在主位,手中握着一份《南京条约》的复制件。他缓缓起身,目光如炬:“旧中国的外债,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新中国不认这笔账!” 他将《时局图》——一幅1904年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摊开在桌上,画面上,列强的刀叉正切割着中国的版图。英国代表哑口无言,额头渗出细汗。 毛泽东的出场更是点燃了全场。他没有寒暄,没有握手,直接坐下,点燃一支烟,吐出一口烟雾后说道:“你们要的,是蒋介石签的卖国条约。新中国不欠你们一个银元!” 据警卫员李家骥回忆,毛泽东当时拍案而起,声音洪亮,震得茶杯都在桌上微微颤抖。 这一幕,不仅是外交谈判,更是一场主权宣示。毛泽东援引国际法中的“恶债不予继承”(odious debt)原则,明确表示:凡是旧政府为侵略目的签订的债务,新中国一概不认。 谈判桌上,列强并未轻易退让。英国代表试图搬出“国际惯例”,法国代表甚至提到“文明国家的责任”。 但新中国的态度如磐石般坚定。1950年1月,《人民日报》刊登社论《帝国主义者的痴心妄想》,直斥列强的无理要求:“任何索要伪政府债务的行为,都是对中国人民意志的侮辱。” 转折点出现在1952年。英国在国际法和现实压力下,最终承认旧条约失效。这不仅是因为新中国的强硬态度,还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胜利让世界重新审视这个新生政权。 更令人振奋的是,新中国不仅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还收回了海关主权、废除了租界、驱逐了外国在华驻军。 到1952年底,东交民巷的旧使馆区铁门紧闭,五星红旗在外交部街33号高高飘扬,象征着百年屈辱的终结。 这场外交硬仗的背后,是毛泽东“另起炉灶”的外交思想。1949年9月,《共同纲领》第55条明确规定:“凡反动派与帝国主义国家订立的一切条约、协定,人民政府应予废除。”这不仅是法律依据,更是新中国对民族尊严的承诺。 毛泽东曾对苏联特使说:“我们连一个银元都不会付给那些靠侵略获利的人。”这句话,掷地有声,体现了新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决心与旧世界的规则彻底切割。 这场胜利并非一蹴而就。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财政捉襟见肘,列强却试图用债务施压,迫使新中国低头。 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强硬态度,让列强明白:这个新生的国家,宁可勒紧裤腰带,也绝不向屈辱妥协。 1949年的那场谈判,宛如一记重拳,砸碎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枷锁。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牺牲换来了站起来的权利。 而废除不平等条约,只是新中国迈出的第一步。随后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每一步都在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站起来了,还要走自己的路。
英国一记者质问我国学者高志凯:“难道中国不愿意尊重国际法吗?海牙国际裁决否定了中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