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柬埔寨前首相洪森有一个误区,洪森并非是在东盟的支持下成为柬埔寨首相的。当

幻界 2025-07-29 10:26:46

许多人对柬埔寨前首相洪森有一个误区,洪森并非是在东盟的支持下成为柬埔寨首相的。当年在红色高棉时期,洪森原本是红色高棉的将领。此后因为与红色高棉高层发生矛盾,然后直接投降越南,然后带领越南军队入侵了柬埔寨。也正是因为这次入侵,直接引发了中越自卫反击战。 说起洪森,外界常常把他当作东南亚区域合作的老面孔,仿佛一开始就是东盟大家庭里培养出来的政治人物。 但如果回顾他真正的上位路径,会发现这段历史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得多,甚至可以说充满争议。 洪森并不是靠东盟扶持上台的,他的政治起点是在红色高棉阵营。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他是红高棉的一名将领,手握兵权,深得信任。 但风向说变就变,红色高棉内部斗争激烈,尤其是1977年开始的高层清洗,让原本的“自家人”也变得岌岌可危。 洪森就是其中之一。面对可能被“处理”的命运,他选择了一条极端的生路,逃往越南。 这一步,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整个柬埔寨的历史走向。 当时的越南并不急于接纳洪森。毕竟,红高棉与越南虽然都是共产主义阵营,但边境冲突不断。 越南最初对这位“逃兵”也持保留态度。但局势发展很快,红高棉越境袭击越南村庄,越南终于决定动手,而洪森则成了他们手里的“关键牌”。 1978年,洪森在越南的支持下,组织了“柬埔寨救国民族团结阵线”,提出所谓“请求越南出兵”的五项要求。 从时间点来看,这些动作显然是配合越南的军事准备,越军调集10万兵力,于1978年年底发动全面进攻,洪森亲自为越军提供情报支持,包括红高棉的军事据点、地雷布控等。 1979年1月7日,越南军队攻占金边,红色高棉政权垮台,洪森被安排进入政府核心,成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六年后,他正式担任总理,开始了长达近40多年的执政生涯。 洪森曾多次为这段历史辩解。他说自己是“站在人民一边”的人,是“帮助柬埔寨结束屠杀”的功臣。 但问题在于,国际社会并不买账。联合国在随后的12年里依旧承认红色高棉是柬埔寨的合法代表。 东盟成员国尤其反感越南的军事干预,泰国时任总理差猜就直言不讳,称洪森是“越南扶持的傀儡”。 越南的出兵,不仅改变了柬埔寨政局,也改变了东南亚的战略格局。中国当时与红色高棉保持一定联系,而越南则在苏联的支持下不断扩张影响。 1979年2月,中国对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战,目标非常明确:迫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阻止区域局势失控。这场战争持续了不到一个月,但边境冲突此后不断延续多年。 越南虽然军事上控制了柬埔寨,但在外交上却陷入孤立。洪森政府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经济发展也举步维艰。 直到越南于1989年撤军,洪森才逐步摆脱“越南代理人”的标签,开始主动向东盟靠拢。 1993年,联合国主导的大选中,洪森所在政党败选,他却以联合执政为名,实质上利用军队逼迫对手接受“双首相制”。四年后,他发动政变,彻底清除拉那烈亲王的势力,掌握了全部实权。 这一路走来,洪森的权力并非来自民主制度,也不是东盟推动的结果,而是建立在军事干预和政治强压之上。 即便在之后与东盟互动频繁,他的政治基础早已独立于这个区域组织。 1999年柬埔寨加入东盟,表面看是融入地区合作,其实也是洪森在巩固政权后,为缓解国际压力所做的策略性选择。 更耐人寻味的是,洪森对历史的重新书写。他多次强调自己是“解放柬埔寨”的领导人,推动立法禁止否认红色高棉的罪行。 但根据金边大学2024年一项民调显示,超过50%的柬埔寨年轻人并不知道洪森曾引越军入境这一历史段落。这种历史记忆的“选择性保留”,也让公众对洪森的真实形象产生错位。 今天的洪森已经卸任,将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洪玛奈。从红色高棉军官,到越南扶植的领导人,再到打造家族王朝的掌权者,洪森的政治旅程贯穿了东南亚近半个世纪的动荡与转型。 2025年,泰柬边境再次爆发小规模摩擦,洪森家族的对外政策持续延续着过去的强硬风格。 这也说明,洪森的政治遗产并未随卸任而结束,而是在延续其“谁掌军队谁掌权”的逻辑。 信息来源: 《泰柬边境地区再次发生交火》——环球网

0 阅读:140
幻界

幻界

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