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地点两江总督府,曾国藩问李秀成:“林绍璋打仗这么差,为什么能封王。”李秀成长叹一声,诉说太平天国的辛酸。 太平天国起于广西,洪秀全创拜上帝会,号召穷苦人反抗清朝,吸引不少底层民众加入。洪秀全广东人,早年科举落榜,借基督教义传教,杨秀清广西炭工出身,加入后假托天父附体,掌控实权,封东王,统领军政。石达开广西富家子弟,带兵加入,封翼王,指挥作战。萧朝贵洪秀全妹夫,封西王,早年阵亡。韦昌辉广西地主,封北王,管理内务。冯云山广西书生,洪秀全伙伴,封南王,早亡。罗大纲广东天地会首领,率众投奔,担任先锋,屡破清军。林绍璋广西人,早跟洪秀全,职位逐步升,封春官副丞相,后加章王,但军事屡败。李秀成广西贫农,从士兵升忠王,机动作战解围天京多次。曾国藩湖南科举出身,北京任职,母丧回乡办团练,创湘军,强调忠义,训练严苛,水陆并重,逐步攻克太平军要地。太平天国早期封王基于宗教神系,永安封六王,后天京事变前,王下设丞相,分天、地、春、夏、秋、冬,每档四人,总二十四人。罗大纲冬官正丞相,地位不高,林绍璋春官又副丞相,比他高。洪秀全用人偏亲信,杨秀清也类似,不重战功,制衡势力,导致内部不满。 林绍璋西征时,杨秀清为制衡韦昌辉、石达开,让他领主力,韦俊、石祥祯当偏师。三流将领充主力,导致湘潭惨败。咸丰四年,林绍璋率两万太平军入湘潭,匆忙筑垒,掠船组水师。塔齐布领湘军赶至,林绍璋令出击,士兵队形混乱,清军炮响,前队倒地,后队推挤。七日内十次交手,每次败走。夜袭火船点燃,顺水漂去,风转火反烧自家船只。士兵四散,林绍璋仅带四骑逃生,两万太平军覆没。湘潭败北,太平军丢岳州、武昌,湘军乘势追击。林绍璋无能,七年后安庆战仍不战而逃,坑陈玉成。太平军援军抵达,林绍璋不听调度,部队观望后撤,弃陈玉成孤立。洪秀全重用林绍璋、蒙得恩这类无谋者,高于陈玉成、李秀成,忽略贡献。李秀成自述吐槽,洪秀全任人唯亲,蒙得恩地位最高,却啥也不会。杨秀清不希望北王、翼王壮大,故派林绍璋主力。罗大纲没了萧朝贵依靠,跟杨秀清关系差,又是天地会,不信拜上帝教,被视作盟友而非自己人,只能利用不能重用。太平天国早期,罗大纲前锋大将,纵横沙场,石达开还没露头。 罗大纲战功甩林绍璋几条街,早年天地会起事,咸丰元年带两千精兵增援金田,担任先锋。攻永安用声东击西,斩清将,占城池。永安突围掩护主力,克桂林,守镇江,屡破清军。湖口战率太平军夜袭湘军水师,士兵划舟无声,近敌船投火把。火起敌舰乱,罗大纲跃上甲板砍清兵。陆战石钟山指挥埋伏,箭雨齐发,塔齐布部溃散。罗大纲持剑冲杀,士兵跟上,俘曾国藩座船,文书落江。梅家洲、石钟山两次陆战,罗大纲指挥,败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湘军肖捷三闯鄱阳湖,水师分割,罗大纲两次夜袭火攻,摧毁湘军长江水师大船,扭转乾坤。没有罗大纲,石达开赢不了。曾国藩从巅峰跌谷底,印象深刻。罗大纲立首功,太平军湖口大捷粉碎曾国藩夺九江、直捣天京企图,转折西征战场。罗大纲骁勇无敌,太平军前锋大将,出身天地会,没罗大纲,太平军连永安突围都难。湖口后,罗大纲镇守,对付湘军内湖水师。 太平天国用人制度问题大,任人唯亲成常态,洪秀全偏向亲族,杨秀清偏袒亲信,忽略战功,制衡势力。太平军早期,王爵下丞相二十四人,罗大纲冬官正丞相末尾,林绍璋春官又副丞相高一等。论功罗大纲远超林绍璋,曾国藩都察觉不公。李秀成自述吐槽,洪秀全封蒙得恩、林绍璋无能者高于陈玉成、李秀成,军心不稳。太平天国败亡十大原因,李秀成列湘潭惨败第四,太平军困境因杨秀清私心。太平天国知识分子政策宽进宽取,任人唯亲,废私有财产,违经济规律。领导科学看,洪秀全用人拿关系喜好做标准,非才能品德,对组织不利。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多疑猜忌,任人唯亲,腐蚀革命队伍,天京事变祸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主观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拜上帝教平等教义没彻底,内部矛盾加剧。洪秀全开创新朝,继承儒学多于批判,天京事变后儒学地位升,成拜上帝教主干。太平天国封王分四个阶段,永安严封,天京事变后滥封,封两千七百多王,广西老兵宗亲都封,人心不服。洪秀全广封王爵分李秀成兵权,受洪仁玕影响。 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内部矛盾加剧,洪秀全封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稳局面,清军围攻紧逼。湘军推进,挖地道炸城墙,士兵冲入巷战,太平军抵抗。安庆战役,林绍璋率援军抵达,洪仁玕、吴如孝部练潭作战,陈玉成与叶芸来菱湖一线阻湘军。林绍璋部观望不前,下令后撤,士兵收队退走。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从香港回天京,开启资本主义改革,学习英国制度。太平天国失败,清方刊行剿平粤匪方略等书宣扬武功。太平天国运动打击清朝统治,推动湘军崛起,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成历史人物。太平天国定都金陵,中外预测推翻清朝,后续发展相反,军民奋战最终失败。太平天国再研究,回首太平军由盛转衰,天京事变元气大伤,给清军可乘之机。
1862年6月,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被凌迟处死,清军将领胜保坐在行刑台上,他一脸猥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