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三轮谈判:笑脸与冷脸之间的五个小时 中美经贸谈判第三轮,第一天的五个小时,已经收工。 地点是瑞典斯德哥尔摩,日期是7月28日。当天的日程排得很紧,谈完还得连轴转两三天。表面上双方嘴巴都很严,细节一字不透,但合影的时候,脸上已经写了不少东西。 照片里,中方代表笑得从容,像刚打完一场有把握的牌局;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表情则紧绷着,眉心带着冷意——这种差别,不用外交部发稿,旁人也能看懂。 这不是第一次对局 5月日内瓦、6月伦敦,现在是7月斯德哥尔摩,三场会谈,一个比一个紧凑。美方本来希望这一轮能突破一些“结构性问题”,但第一天的样子,显然不在他们的理想剧本里。 贝森特不是等闲之辈。耶鲁毕业,曾在索罗斯旗下操盘,靠做空英镑为老板赚了10亿美元。三年后,索罗斯投20亿让他当对冲基金CEO。特朗普竞选时,他是经济顾问;上台后,直接任命他为美国第79任财政部长。 这样一个技术型、实战型的谈判手,按理说该是美方的王牌。日内瓦那一轮,中方都对他的专业性颇有评价——可这次五小时下来,笑的却不是他。 这不是技巧输赢的问题,而是碰上了对手的底线。 “美国优先”碰上“不吃亏” 特朗普这几年嘴上没少说一句话——“跟中国达成协议不容易”。 这不是夸中国精明,而是承认一个事实:中方对核心利益的态度,没什么回旋空间。美国奉行“美国优先”,中方则坚持“互利共赢”,听着像外交套话,其实是利益排序的不同。前者只问自己拿多少,后者要看双方能否都站得住。 问题是,谈判桌上,美国这次不仅想拿自己的,还想伸手去管别人家的厨房。贝森特在会前放过话,要“扩大谈判范围”,中方没拒绝——范围可以谈,条件可以换,只要你别提些见不得人的要求。 石油这道坎,没得绕 美方非要在能源上插一杠,说中国不该从俄罗斯、伊朗买那么多石油。这事怎么谈?这是国家的能源命脉和贸易自主权,不是去超市买菜能讨价还价的生意。 真要按美国的逻辑,全世界都该只买他们的油,那还谈什么自由贸易?这话撂出来,不是为了环保,不是为了稳定,而是为了盯住那套以石油为基础的美元体系——石油结算绑着美元,就是他们的根本盘。 问题是,中国不可能为了他们的金融霸权去牺牲自己的能源安全。这道题,美方提出来,就是撞在南墙上。 笑与冷之间的落差 所以第一天五个小时下来,中方笑得轻松,美方板着脸,不奇怪。不是谁话多谁赢,而是谁更清楚自己能退到哪,不能退到哪。中方的姿态一贯稳,不急着求成,也不怕多谈几轮。反倒是美方,如果还抱着“一轮定胜负”的期待,只会让自己的财政部长在镜头前越来越不好看。 这种拉锯战,没三五轮下不来。真正的症结,不是技术分歧,而是美方对中国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想在“平等互利”的招牌下,塞进“单方面让步”的实质内容。 接下来会怎样? 双方都不是带着甩门的心态来的。美方这次没再拿芯片说事,也不是突然开恩,而是稀土供应的苦他们吃过一次,不想再来第二遍。中国也不会把谈判桌当战场去硬砸,毕竟这不是短期买卖,而是牵扯到全球供应链的长期布局。 只是,像石油这样的议题,如果美方不撤回,那就别指望第三、第四轮会有“惊喜进展”。对中国来说,谈判能走到哪一步,不看气氛,看底线。底线动不了,再高明的谈判手,也换不来好脸色。 第三轮还没结束,戏还在后面。但第一天这张照片,已经是个信号——中方笑得出来,美方笑不出来,这就是五小时的分水岭。 参考资料:《 瑞典长谈5个小时,握手的时候,中方开怀大笑,美方紧绷着脸-搜狐新闻 》
最高500%关税!中美谈判结束,美方发出威胁,中方表态一句话亮了瑞典时间7月2
【137评论】【99点赞】
晓霖
三轮都在欧洲谈,传递信息是什么?
用户13xxx08
有什么好谈的呢?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这个是跟美国没有关系,美国没有资格要求什么。关税就是这样了,你降我就降,你不降我也不降,你升我也升,这些都是摆明了的东西,没有什么好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