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陈佩斯给黄渤打电话,小心翼翼地说:“我筹拍的《戏台》有个角色想你出演

烟雨评社 2025-07-30 11:12:53

2023年,陈佩斯给黄渤打电话,小心翼翼地说:“我筹拍的《戏台》有个角色想你出演,但给不起高价的片酬。”黄渤立刻大手一挥,撂下一句话。 41年前的春晚舞台上,陈佩斯和朱时茂能让几亿人拍案大笑;如今71岁的陈佩斯和主创团队四处奔波,带着《戏台》毅然闯进暑期档。 没人把《戏台》当回事,当各路大片正为排片和预售打得不可开交时,这部讲述民国京剧人的电影,排片仅有5%,还大多塞在无人问津的午夜场,几天后,原本空荡荡的午夜场,竟挤到连过道都得加座,票房更是一路逆袭。 71岁的陈佩斯,为了把同名话剧《戏台》搬上银幕,筹备了整整八年,可当他抱着剧本去找投资时,得到的全是冷水。“陈老师,这年头谁还看京剧啊?您这岁数,不如去直播带货。” 好不容易凑了几家投资,临近开拍,对方却一夜之间集体撤走六千万,剧组账上瞬间只剩32块钱。陈佩斯一咬牙,卖掉并抵押了自己在北京的房产。 他的儿子陈大愚也掏空了所有积蓄,老友朱时茂更是二话不说把钱打了过来,只留下一句:“赔了,算我的。”就这样东拼西凑到一个多亿,制片人却因此愁得整夜抽烟。 钱是凑够了,但陈佩斯在选角上同样固执。他没找流量明星,反而一个电话打给了黄渤:“我想请你来演个角儿,不过……给不起影帝的高价片酬。”电话那头,黄渤的回答干脆利落:“片酬就不要了,管我吃住就行。” 黄渤是真把陈佩斯当偶像。为了演好那个草根“霸王”,他提前半年自费拜师学艺,天不亮就吊嗓子、练台步,连吃饭都捏着兰花指。一句带北方口音的台词,能反复录上百遍,录音师听得都快投降。 直到他在片场扭伤了腰,脖子上贴满膏药,大家才知道他私下付出了多少。而片中演反派的姜武,也是自荐加入,就算被陈佩斯当众训斥也毫无怨言。演员尹正则提前剃了头,直接住进戏曲老师家里练功。 陈佩斯拍一场戴帽子的戏,能重拍27遍,戏服是专门请苏州老师傅,一针一线复刻的老图案;道具组更是为了一个细节,加班到眼睛生疼。 这种对艺术的死磕,在市场面前却不堪一击。首映日,预售票房才14万。有影院经理撇嘴冷笑:“这种片子,排半夜都嫌费电。” 那时,姜文的《英雄回归》和一众商业大片霸占着黄金时段,留给《戏台》的,只有清晨和午夜。预售四天,票房137万,网上全是笑话它成绩太惨、劝陈佩斯改行直播的声音。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它要彻底凉了的时候,转机出现了。一位杭州的大学生看完午夜场,在网上发帖说,本是陪妈妈来看的,结果自己哭掉好几包纸巾。这条分享,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00后泪崩陈佩斯”的话题,直接冲上热搜。 影院经理们傻眼了,之前门可罗雀的午夜场,上座率突然飙到86%,甚至有观众挥舞着手机闪光灯,权当荧光棒。南京一家影院紧急把早场换成《戏台》,结果影厅被挤爆,过道加满了小板凳。 一周之内,日票房从百万级跳到了三千万。影院负责人也赶紧换上海报,票房破亿那天,当初撤资的几家公司,居然厚着脸皮找上门来想再合作,被干脆地拒之门外。 一部电影能逆袭,靠的终究是艺术本身的力量。片中,黄渤饰演的冒牌名角被军阀识破,生死关头,他唱起《霸王别姬》,脸上被泪水冲花的油彩,被观众称为“十年最佳哭戏”。 黄渤虽非科班出身,却贡献了“非科班”的专业,他独创的唱腔甚至被粉丝设成手机铃声,一招一式也被专业人士评价颇具武生功底。 女演员头饰由华丽变朴素,暗示着梨园的困境;武将头盔上的绒球数量,暗藏着角色的生死结局。这些细节,让不少戏曲老师把电影当成教材来分析,据说有位老师激动得把电视遥控器都拍烂了。 南京路演时,一位九十岁的轮椅老戏迷,颤巍巍地摸着陈佩斯的光头,哽咽着说,自己年轻时曾给陈佩斯的父亲跑过龙套。老人兴致上来了,当场清唱一段,灯光下汗珠晶莹。 这张照片后来为即将失传的梆子戏筹到了21万捐款。年轻人则在网上逐帧分析唱段寓意,找出了几十处戏曲典故。影迷们自发寄来299碗猪脚面,只为呼应片中那句“饿着肚子也得守着戏箱”的台词。 当初那位扬言票房过三千万就吞键盘的投资经理,被爆私下组团去看了电影;当初撤资的公司,股票应声下跌;万达影院甚至用陈佩斯的老剧照来装饰大厅,以示敬意。 陈佩斯在沈阳指导年轻演员练功时听说票房破亿,只是愣了一下,随即转过头去擦了擦眼睛,喃喃自语:“武行的兄弟们,能多分点奖金了。” 《戏台》的逆袭证明了,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真诚、匠心和对艺术的尊重,依然是能穿透一切喧嚣的终极力量。 他用两次卖房的决绝、八年熬剧的坚持,证明了一个真理: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总有人愿意为真诚买单,总有人相信,好戏不怕晚,艺术永不老。 信源:搜狐娱乐——陈佩斯黄渤携手荒诞喜剧《戏台》2025年上映,笑声不断!;新华网——《戏台》从话剧舞台搬上了大银幕 陈佩斯、黄渤、姜武、尹正主演 7月17日上映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