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最大的赢家不是陈佩斯,而是黄渤!“片酬?我不要了。”黄渤这一笔划下去,划

芸霄记史 2025-07-30 11:16:50

《戏台》最大的赢家不是陈佩斯,而是黄渤!“片酬?我不要了。”黄渤这一笔划下去,划掉的不仅是数字,更是娱乐圈那条“咖位决定身价”的潜规则。    当初,《戏台》项目还没怎么起步,钱就卡在那,很多投资人看不懂这类题材,觉得搞不好就砸手里了,谁也不敢轻易把资金撒进来,进展一直拖着,剧组每天都在愁钱的问题。    就在所有人纠结的时候,黄渤做了决定,他不是像别的明星那样按合同按咖位要价,而是表示愿意零片酬参演,还把自己原本能拿的那一大笔钱,直接添进了项目里,签合同时,自己把片酬数额后面的那个零划掉,把原本就比行情价便宜了的报酬压得更低。   不少人听说后,一时都想不明白,觉得他是不是傻了,但其实黄渤算得明白,他明白机会难得,尤其是能遇到自己真正认可的好剧本。他之前在底层摸爬滚打多少年,对这种机会格外珍惜,他看重的,根本不是一张片酬支票,而是整部戏能不能拍出来、能不能让大家记得。    《戏台》里有个运气使然被推上舞台的小人物,命运跟他曾经的经历很像,他觉得自己这一路走来,有太多和角色重合的地方,这种角色碰上了,他舍不得只看钱不看戏。    现实里,同一时间他其实连续推掉了好几个高价综艺,只要随便上一个,收入就足够买套房,但他没去,而是早早地去学京剧,每天天不亮就吊嗓子,光一句台词能磨上好几遍。   拍的时候,他总琢磨着怎么把角色的感觉做好,为了方言和细节花了许多时间,演员磨角色本来就是基本功,但黄渤的认真,连陈佩斯都觉得出乎意料,有人都说,他差点把业余演得比专业还像那么回事。   那阵子,资本已经快撑不住了,投资人走了又来、来了又撤,陈佩斯不得不拿自己的房子做抵押,排片也总排到深夜,基本没人看好他们能成。   但偏偏就是这样的时候,黄渤还选择留下来,哪怕看起来像是亏本买卖,他把能赚大钱的机会让出去,话剧热不热、能不能火都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他只管戏本身。   要说最后的效果,还是观众说了算,戏一拉出来,不仅口碑刷爆网络,短视频上段子被转发了无数遍,连以前没接触京剧的年轻人也都跟着学戏化妆,还模仿那段唱腔。    别的投资人看到这热度,后悔了想回头来谈续集,一开始拉资金怎么都不行,等大家看到真有观众买账时,又都想分杯羹。    其实,大家不看演员片酬,只看作品,只要戏好,进剧场的、守着屏幕的都愿意买单,《戏台》的热度不是靠花钱砸流量买出来的,是演员和导演把角色和故事打磨到位了。    现在演艺圈里最稀缺的不是高片酬,也不是谁流量大,能让人印象深刻的,总归还是那些肯用心演戏,安心抠细节的人。    很多同行都热衷上综艺造人设,忙着变成热点名人,黄渤这次却选择最笨拙的方式,留在排练厅死抠每一场戏,他用没有片酬的付出换成了一部让观众记住的戏,这才是演员真正的收获。   回头看,其实黄渤一路走来,都是挑最难的路,他年轻时候演小配角没人关注,哪怕受过不少冷遇,也没有乱接戏,直到现在,他还是认准了内容优先。   这一笔不要钱的选择,其实是给娱乐圈打了个样,好演员,得用心做事,得敢为内容“梭哈”。

0 阅读:0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