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22岁的释永信接手少林寺住持时,面对的是一座近乎废墟的古刹:殿堂坍塌

南风意史册 2025-07-30 18:12:39

1987年,22岁的释永信接手少林寺住持时,面对的是一座近乎废墟的古刹:殿堂坍塌,佛像被砸,仅剩9名年龄超过60的老僧,多为文盲,香火几近断绝……   1981年,16岁的释永信抱着对少林武术的热爱,只身前往少林寺拜师学艺,可此时少林俨然称不上是一座寺院,说是“废墟”反而更加贴切。寺里仅有十几名老僧,方丈释行正因年事高,双目失明,无力主持寺内大小事务,所以急需年轻力量。   释永信来到少林寺后,主动承担起各项工作,成为了释行正的得力助手。一年后,电影《少林寺》爆火,让沉寂已久的少林寺再次走进大众视野,不过对于当时慕名前往少林的游客来说,大多因为寺院破烂、武术失传而大失所望。   不过好在电影帮忙打响了名声,次年少林寺成为了“国家重点寺院”,释永信也在这次转折中看到了寺院复兴的契机。   当时寺院内的主要建筑,如大雄宝殿、藏经阁等,都因年久失修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建筑内的佛像、经书古籍也因之前的浩劫,佛像被砸损坏,古籍或被烧或丢失。   要处理这些问题,钱和人手都不可或缺,针对“如何来钱”和“如何增加人手”这两种情况,释永信开始少林寺改革。   对于如何来钱,早期释永信是通过化缘的办法来筹集资金,不过这种办法来钱慢,还不稳定。眼看因电影爆火带来的客流量却无法变成资金,释永信想到了可以推动少林寺成为宗教开放试点,通过收取门票来筹集资金。   对于如何增加人手,释永信想到了可以恢复武僧训练。电影不仅让少林寺爆火,也让少林功夫成为了人人追捧的对象,于是释永信整理了少林功夫典籍,在1984年成立了“少林寺武术队”。此举一方面解决了人手问题,让少林寺的结构更年轻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少林功夫”这张名片吸引社会关注。   1987年,老住持释行正在去世前,指定释永信为接班人。此举打破了少林寺担任住持需受戒20年以上的规定,可当时释永信已实际参与住持工作好几年,僧团除了老僧,剩下的都是释永信的后辈师弟,所以也没人反对这一安排。   释永信担任主持,也标志着少林寺市场化的开始。在老住持圆寂一年后,“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正式成立。此公司不仅负责少林寺品牌的运营,而且还涵盖电影制作、武术演出、文创产品开发等多项商业内容。   1989年,“少林寺武术队”进一步规范化和商业化,成立了“少林寺武僧团”。如果“武术队”还只是重在进行武术培训的话,那么这个“武僧团”可是涵盖了全球巡回演出、设立武术学校等商业模式。   不仅如此,释永信市场化的版图还伸向了少林寺周边。1998年,少林实业发展公司成立,少林寺周边的商业项目几乎都涵盖在这个公司之下,这意味着释永信不仅要在少林寺内赚钱,还要在少林寺外赚钱。   从成果来看,少林寺的市场化无疑是成功的,少林寺不仅“重生”,连带着“少林功夫”这张名片也一同走向世界。但从过程来看,少林寺的市场化也受到了许多争议,指责释永信将佛门变成了个“利益集团”,这样做从长远看无疑会损害整个宗教的声誉。   释永信也多次解释少林寺的市场化是“不得已而为之”,在2009年少林寺资产即将上市时,释永信主动叫停了这一进程。不过,当释永信在最初选择了市场化这条路,那就意味着少林寺只能被市场规律所支配,其宗教本质终究沦落为一层外衣。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释永信,佛门CEO是非功过》   文|饮用纯净水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4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