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解放军军官被越军包围,他准备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时,他竟

古往奇趣角 2025-07-31 00:12:24

1984年,解放军军官被越军包围,他准备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时,他竟然晕过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汪斌这人,出生在山东邹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957年那年,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靠种地过日子。他从小就帮着干农活,身体练得壮实,性格也直爽。十九岁时,1976年底,他报名参军,进了昆明军区,当上了一名战士。部队生活苦,但他适应得快,每天早起跑步,练习射击,很快就从新兵变成骨干。几年下来,他升到班长,带新人训练,教他们怎么保养武器,怎么在山地行军。1983年,他调到14军40师118团一营二连,当上副指导员,主要管战士的思想教育和后勤补给。那时候,中越边境局势紧张,他所在的团是主力,之前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过功,被叫“英雄营”。汪斌在新婚没多久,就随队开赴老山前线,任务是执行穿插作战。他平时注重细节,出发前检查装备,叮嘱战士带够弹药和水。部队火车拉到边境,大家挤在车厢里,带步枪和手榴弹。到了阵地,挖战壕,搭帐篷,适应潮湿天气。汪斌巡视哨位,确保每个人警觉。他知道老山地形复杂,山高林密,容易中埋伏,所以反复强调战术纪律。这段经历,让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可靠干部,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为后来战场指挥打下基础。 老山战役打响那年是1984年4月28日,汪斌所在一营的任务是从边境穿插到敌后,攻占高地,配合主力围歼越军。部队凌晨出发,原计划从山脚林缘推进,但上级临时改道,从山坡上走,提高了四百米位置。结果进了原始森林,路难走,荆棘密布,战士用刀砍开道,手脚多处划伤。下雨后地面泥泞,很多人摔倒,指北针还失灵。部队勉强按时到位,但暴露在敌火力下。越军早有准备,用炮弹封锁,瞬发引信一碰就炸,杀伤大。汪斌二连在队尾,损失最重,连长和指导员重伤,副连长牺牲。他作为仅剩干部,接过指挥,组织战士隐蔽反击,边打边撤,终于带剩员与营部会合。之后,他向上级请示,带司务长和通讯员回去找牺牲战友遗体。途中遇越军小队,双方交火,两名随行牺牲,汪斌左腿中弹,无法行动。他取出手榴弹,准备拉引信同归于尽,但敌兵从后用枪托砸晕他,带回营地。就这样,他成了老山战役中唯一被俘军官。这件事源于情报泄露和地形不利,导致部队陷入被动,伤亡惨重。 审查后,组织确认汪斌没叛变,授予上尉军衔,正连待遇。回国时,陈赓之子陈知建专程慰问,握手鼓励。他先在南宁休养一个月,后转昆明军区卫生队治疗。身体恢复慢,创伤深,精神上压力大,常焦虑。但他积极配合调查,讲述经历,证明清白。1993年初,转业回山东老家,继续生活。汪斌的故事,反映出边境战争的残酷,和军人对忠诚的坚持。他没被美化成完美英雄,就是个普通战士,经历了真实磨难。这段历史提醒大家,和平来之不易,那些年边境冲突造成大量牺牲,换来今天稳定。汪斌回乡后,偶尔分享经历,教育年轻人珍惜当下。

0 阅读:0
古往奇趣角

古往奇趣角

奇趣视角,发现历史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