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其实就是美国的拖延战术。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表面上看双方坐下来谈,其实美国围剿打压中国的目的不会变,借中美谈判先收割全世界倒是成功了。 就拿最近的瑞典会谈来说,7月28日到29日,中美经贸团队在斯德哥尔摩谈了两天,最后达成协议,把关税休战期再延长90天。 可美方财政部长贝森特前脚刚签完字,后脚就登上专机返美,留下一句“最终决定需总统签字”。 更离谱的是,谈判刚结束不到24小时,他就在采访中宣称“美国已与日欧达成贸易协议,中国必须紧随其后”,还威胁说“中方经济或将面临大麻烦”。 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明摆着是想把谈判一拖再拖。 美国之所以要拖延,说白了是内外交困,从国内看,特朗普政府正面临三重困境:法律上,联邦法院正在审查《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是否违宪,一旦败诉,加税政策可能全面崩盘。 政治上,中国暂停了美国农产品关税豁免申请,若牛肉关税从45%升至70%,将直接冲击特朗普的农业州票仓。 放眼产业链,美国商务部长也放风,“8月1日终止全球关税宽限期”,想制造供应链恐慌逼迫中国让步。 美国现在的经济数据同样不乐观,美联储预测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仅1%,失业率年底可能升至4.5%,6月核心通胀率仍达2.75%。 更麻烦的是,美国财政部TGA账户存在5000亿美元融资缺口,第三季度国债净发行额预计超过1万亿美元,美债收益率一度逼近4.5%。 从国际上看,美国的日子也不好过。 欧洲对美国的贸易政策怨声载道,欧盟虽通过决议要求中国放开稀土出口,但背地里23家龙头企业联名上书,警告“别让生产线成为政治筹码”。 亚洲这边,韩国、越南等国,被迫与美国签订不平等贸易协议,韩国同意对美输出商品承受15%关税,越南则被要求“含中国成分超10%商品直接征46%税”。 这种“捆绑政策”看似拉拢盟友,实则暴露了美国的虚弱——它需要借盟友之力围堵中国,却又无法提供足够的利益补偿。 不过这也正是美国的一贯风格,他们的对华政策,从来都是一环扣一环。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贸易战,到第二任期的科技封锁,再到如今的地缘政治施压,本质都是试图遏制中国发展。 2025年1月,美国商务部将腾讯、宁德时代等企业列入“中国涉军企业”清单;3月,又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中方随即对等反制。 更阴险的是,美国联合日本、荷兰签署半导体协议,将中国28纳米以下芯片制造设备进口门槛提高至“需美方审批”,妄图卡住中国科技产业的脖子。 为了制裁中国,美国甚至玩起了“捆绑政策”,他们不仅要求欧盟以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和6000亿美元投资,换取关税优惠,还逼日本以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和百架波音订单换取汽车关税降至15%。 而且美国还想通过《二级制裁法案》,对“与受制裁国贸易的第三方”征税,试图截断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的能源合作。 这种连坐式制裁,本质是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想借“美元潮汐”收割世界。 所谓“美元潮汐”,就是美国通过加息缩表,制造全球流动性危机,再低价收购优质资产。 2025年,美国财政部为填补TGA账户缺口,第三季度计划发行超1万亿美元国债,导致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逼近4.5%。 与此同时,美联储维持利率在4.25%-4.5%高位,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却让新兴市场陷入货币贬值、债务违约的困境。 阿根廷、土耳其等国被迫向IMF申请紧急贷款,而美国资本正伺机低价收购其核心资产。 面对美国的边打边拖策略,咱中国的回应既坚定又智慧。 在瑞典会谈中,中方明确表示“采购俄、伊等国能源,是根据国家需求自主决定,不接受外部干预”,同时宣布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卡住美国军工命脉。 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14.7%,东盟跃居最大贸易伙伴;跨境电商通过海外仓等策略将关税成本压缩55%,大幅稀释美国关税杀伤力。 科技领域,中微半导体、上海微电子等企业在刻蚀机、光刻机领域取得突破,国产28纳米芯片生产线即将量产。 美国现在越是奋力打压拖延,就越是暴露了他们的焦虑心理。 中国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2024年GDP总量已达美国的75%,在5G、新能源等领域的领先优势日益明显。 美国深知,靠硬脱钩无法遏制中国,只能通过拖延战术争取时间。 但历史告诉我们,任何试图阻挡中国发展的阴谋都将破产。 正如中方在瑞典会谈后所说:“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美国若继续执迷不悟,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美谈判,其实就是美国的拖延战术。 此次会谈的结果令人失望,只达成模糊的"延
【46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