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中美贸易谈判表态上出现明显转变。先是在媒体采访中抱怨中国谈判态度强硬,强调美国不会轻易让步,还在中美第三轮会谈结束后威胁中国,若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将会对华加征三位数关税。然而,次日他却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中美第三轮谈判推动了对话,双方已具备达成协议条件,甚至用“伟大的国家”称呼中国,强调协议将惠及两国。从其新表态来看,美方对达成协议需求迫切,美国经济面临美债危机等挑战,关税政策也让国内企业和消费者承压。与此同时,美国负责出口许可审批的商务部工业及安全局内部管理混乱陷入半瘫痪,数千份出口申请积压,英伟达对中国出口芯片许可证杳无音信,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也有大量出口申请搁置,这正倒逼中国企业寻找替代方案 。
评几句:美国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的种种表现,尽显其矛盾与纠结心态。一方面放不下超级大国的身段,试图通过强硬威胁迫使中国让步,展现其在贸易谈判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因国内经济困境的现实压力,不得不寻求与中国达成协议,以缓解美债危机、减轻关税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这种一边施压一边释放缓和信号的做法,不仅没有展现出大国应有的担当与诚意,反而让国际社会看到其在处理贸易问题上的短视与自私。
美国出口许可审批的混乱,更是其政策朝令夕改的恶果。频繁调整出口管制政策,使得审批人员无所适从,不仅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损害美国企业利益,也让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受损。中国企业加速寻找替代方案,是对美国不合理政策的有力回应,也给美国企业敲响警钟:一味地采取遏制、打压手段,最终只会让自己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美国若想真正解决贸易问题,应摒弃霸权思维,以平等、互利、共赢为基础,与中国进行真诚的谈判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