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柯基观察:乌克兰空军开始新单位北约化,老单位野战化
乌克兰正式成立第107独立航空联队,被普遍解读为F-16接装部队,但它的意义远不止如此。
当前乌空军的六个战术航空旅,大多沿袭苏式编制,核心机型为MiG-29、Su-27、Su-25等苏系老战机。这些部队虽然战损严重,却仍是乌军对抗俄军的实战主力。尤其MiG-29,目前依然承担空地精确打击任务,从西式导弹整合到滑翔导弹自产,均已集成在MiG-29平台上,形成了对俄后方空域的实质威胁。这些“拼装风格”的任务配置,恰恰是乌克兰飞行员与地勤在苏式平台上总结出的实战经验财富。
反观F-16,虽然政治意义重大被赋予高度期待,但实战表现却远低于宣传高度。从最初的“夺回制空权”幻想,到如今主要被用来拦截小摩托还被击落至少三架,乌克兰有限的场地适配、高强度使用下的备件缺乏、苏式飞行员转换缓慢等问题频频浮现,进一步暴露出所谓西方灭鹅神器们的“战术低容错”本质:不是给持久高强度战斗设计的。
这也解释了为何乌军没有将F-16混编进现有战术航空旅,而是专门新建“联队”(Wing)这一北约体制内术语单位。从目前信息判断,幻影和台风未来极可能编入该联队,这个单位必然将成为北约二手战斗机整合平台。
与此同时,乌空军的六个航空旅已趋于“空壳化”。除了第40、第114旅维持有限战斗出动,其余四旅机体残缺、人员流散,已经具备转型为“野战空军旅”的条件。
换句话说,乌军空中力量的未来将出现两条路线:苏式系统残存力量“野战化”部署,和西式系统“联队化”推进,走的是体系重建与战后对接北约空军的路子。
老王牌不学新技术?填线去吧,下一位上。
俄乌局势新进展普京与特朗普通话近1小时乌克兰称首都遭俄军大规模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