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晋绥军200多名伤员在转移途中被日军突袭,日军残忍杀害所有伤员,女护士们也遭遇了极其残忍的折磨与致命暴行,196旅旅长姜玉贞得到消息后愤怒下令:“今后遇见日本伤兵一律就地处决,血要血偿,命要命还!”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10月初,山西原平城北,浓烟遮住了秋日的阳光,晋绥军196旅在旅长姜玉贞的带领下,正在这里死守一线阵地。 这是阎锡山的命令,要求原平必须坚守七日,目的是为后方忻口战场争取布防时间,196旅官兵没有选择,他们必须留在原地,迎接不断逼近的日军主力部队。 从9月底开始,姜玉贞带部队昼夜兼程,赶往原平,他知道一旦这个前哨失守,日军将兵锋直指太原,整个山西的防线将迅速崩塌,他们抵达时,原平城已经没有完整的城墙,到处是弹坑和废墟。 姜玉贞当机立断,下令全旅就地修筑防御工事,所有人连夜开挖壕沟,搬运砖石,他每天巡视阵地,目光扫过每一位士兵,尽量确保战斗秩序井然。 196旅的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只有一些旧步枪和迫击炮,姜玉贞没有抱怨,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士气上。 他安排后勤尽量让前线吃上热饭,即便在敌机轰炸间隙,也要保证热包子能送到战壕,士兵们靠着这些细节感受到一种从上到下的信任,也感受到这场战斗不是单靠命令,而是一种必须完成的托付。 10月3日拂晓,敌军开始试探性进攻,一支日军骑兵小队进入城区试图侦察,196旅隐藏在废墟中的士兵抓住时机开火,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当场击毙数十人。 战场上缴获的日军武器被集中摆在城头,让全旅将士都能看到,这种心理上的反击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接下来的几天,日军的攻势越发猛烈,飞机低空扫射,重炮接连轰炸,南城墙出现了数个缺口,阵地上伤亡不断扩大。 每一次冲击都带走数十人的生命,但每一个阵地都没有轻易丢弃,前线士兵将阵亡战友的遗体垒成掩体,继续作战,许多城里的老百姓仍在默默送水送饭,为守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就在整个防线陷入胶着状态时,一条消息传到了指挥部,三天前,196旅组织一支由伤兵和医护人员组成的后撤队伍,计划在夜间转移至后方医院。 不料在途中遭遇日军偷袭,约200名伤员和12名随行女护士全部遇害,伤兵大多丧失行动能力,有的被活活刺死,有的被剖腹开肠。 女护士遭到性侵后被杀害,手段极其残酷,一名传令兵在血泊中爬回防线,带回了这个消息。 消息传开,整个指挥部陷入极度震惊和愤怒,姜玉贞得知详情后久久未语,随后下达一道命令:自即日起,凡遇日军伤兵,一律就地处决,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让人将命令传达到每个营队。 这不是简单的军事决策,而是对一种赤裸屠杀的回应,命令下达之后,前线将士情绪沸腾,许多老兵流下眼泪,他们不是没有人性,而是无法接受敌人对无力反抗者的那种野蛮和毫无底线的暴行。 从那天起,前线的战斗变得更加激烈,196旅主动组织夜袭,针对日军补给点和指挥部展开多次突击行动。 一次深夜行动中,敢死队点燃敌军油料库,爆炸照亮了半个城池,也让敌军损失惨重,这种连绵不断的反击让日军开始变得谨慎,不再轻易靠近196旅阵地。 到10月9日,日军发起最后的全面攻击,几十架战机轮番轰炸,步兵、坦克多路包围,城内守军不足三百人,几乎弹尽粮绝。 姜玉贞拒绝后撤,坚持继续死守,他穿着将官制服,站在最前线,有人劝他换装,他只是摇头,他不想让士兵觉得长官先走一步,也不想给敌人任何心理优势。 10月10日夜,原平城区大部沦陷,姜玉贞带领三十余名残兵尝试突围,在玉米地中遭遇日军骑兵。 他身负重伤,仍坚持掩护部下先走,临终前,他试图写下一封家书,字迹写到一半,被日军子弹打断,他的遗体第二天被发现,烟盒还紧紧握在手中。 196旅在原平的坚守,为忻口前线争取到了宝贵的十天时间,这十天里,大批后援部队陆续完成部署,最终形成对日军的有力阻击。 原平虽失,但196旅的血战成了那年秋天抗战史上最震撼的一笔,血债终将清算,而那一纸“血要血偿”的命令,也在岁月深处长久回响。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抗日战争纪念网——将军无头: 山西原平保卫战
1937年,晋绥军200多名伤员在转移途中被日军突袭,日军残忍杀害所有伤员,女护
如梦菲记
2025-08-04 15:17: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