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一个“铁饭碗”几乎包揽了城里人一生的安稳。无论纺织厂、机械厂还是国营商

瀚海说历史文化 2025-08-04 15:22:09

七十年代,一个“铁饭碗”几乎包揽了城里人一生的安稳。无论纺织厂、机械厂还是国营商店,一旦被国家录用,便犹如一枚齿轮嵌进了国家机器之中——它不单是一份工作,更是终身不破的承诺。 那时,中国工厂的大门内,日子被安排得秩序井然。清晨广播响起,工人们穿着深蓝或灰色工装,踏着自行车汇入厂门。工作内容可能单调如一,如流水线上拧螺丝、柜台后拨算盘珠;收入虽不丰裕,但每月工资与粮票、油票、布票准时发放,雷打不动。 单位成了生活圆心:小病在医务室取药,孩子入托儿所,甚至结婚申请住房,都围着单位打转。 于是,一个学徒工从十八岁进厂,一直干到退休,并非传说,而是寻常风景;三代人挤在筒子楼里等分房,也非奇闻。 这般安稳,令人既踏实又沉重。它稳稳兜住了人生的底,使人免于颠沛流离。 然而,人们也如流水线上固定位置的螺钉,被体制安排得明明白白,难以挪动,也罕有另辟天地的途径——端着摔不破的碗,却也打不破那无形却坚固的墙。 铁饭碗职业 时代变迁的足迹

0 阅读:187
瀚海说历史文化

瀚海说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