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i8碰撞测试三方均发布相关声明 理想策划此次测试的核心动机,是建立和强化其产品的“安全”标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通过常规的安全认证(如C-NCAP五星)已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因此,理想选择了一种更具视觉冲击力和传播效应的方式——复现现实中的高危场景。
敢于进行如此严苛的非标测试,确实能向潜在消费者传递其在车身结构、材料和安全设计上的自信。客观上,这类测试能引发公众对特定危险场景(如小客车与货车碰撞)的关注,推动整个行业更加重视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这种“事件营销”无疑是成功的,它迅速为理想i8创造了巨大的流量和话题度。
但由于测试条件是“自定义”的,而非行业统一标准,其结果的普适性和科学严谨性必然会受到挑战。公众会质疑,这究竟是真实的科学验证,还是精心编排的“广告大片”?将另一家企业的产品作为测试中的“背景板”或“道具”,即使没有主观恶意,也极易在客观上对该品牌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引发商业纠纷和舆论反弹,正如东风柳汽的反应。
东风柳汽的反应,从商业和品牌保护的角度看,是完全合理且必要的。
其不满的并非“碰撞测试”本身,而是理想在未进行充分沟通、未公布完整测试条件的情况下,单方面发布了可能对其品牌造成损害的视频内容。视频中,乘龙卡车以一个被撞的“弱者”形象出现,这与卡车通常坚固耐用的公众认知相悖,容易形成“该品牌卡车不安全”的错误印象。
东风柳汽的抗议,也是在呼吁一种更公平的竞争规则。如果所有车企都效仿这种做法,任意选择其他品牌车辆作为“对手”进行非标测试并大肆宣传,那么整个行业的竞争环境将变得混乱无序,充满恶意的“拉踩”式营销。
作为国家级权威检测机构,中国汽研的声明至关重要。它在努力扮演一个中立的“事实澄清者”角色。其声明的核心在于强调本次测试的“单一性”和“非标性”。它明确告诉公众:第一,我们只对理想i8负责,不对卡车的性能下结论;第二,卡车只是一个满足特定重量和尺寸的“测试工具”,不代表该品牌所有产品的表现。通过发布声明,中国汽研既履行了对委托方(理想)的保密和服务义务,又向公众和行业(特别是东风柳汽)展示了其作为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避免自身被卷入商业纷争的漩涡。
综合来看,这起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多输局面,没有绝对的赢家。一方面,可以肯定理想汽车对安全的重视态度;另一方面,也要明白这终究是一场营销活动,其展示的结果是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不能等同于全面的、标准化的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