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扬言中国敢收复台湾,他就轰炸北京,如今的美军还有这个能力吗? 在美国历任总统中,唐纳德·特朗普的执政风格无疑最具争议。他任期内的诸多政策决策常常缺乏前后连贯性,且频繁变动。 2017年他推动“精简政府”政策,宣布削减多个联邦机构预算,甚至一度提出撤销环境保护局的独立地位。 仅数月后,他又推动“美国优先基础设施计划”,计划投入1.5万亿美元资金重建美国国内交通系统,财政支出呈现急剧反转。 这种前后矛盾的政策风格,在华盛顿官僚体系和国际市场中引发了广泛疑虑。 特朗普对关税政策的运用也十分激进。在2018年,他启动了对中国的301调查,最终引发了全面贸易战,先后对34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但他的贸易战对象远不止中国。在其任内,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日本、印度、土耳其等数十个国家和经济体加征钢铝产品关税,理由包括“国家安全”与“贸易不公”。 这种广撒网式的关税行动,即便在美国国内也招致部分企业与农户的不满,而在国际上则削弱了美国的合作信用。 以欧盟为例,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欧洲进口钢铁征收25%关税后,德国和法国政府曾多次警告,称美欧关系正处于“冷战以来的最低点”。 而印度则在2019年宣布对美国28种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显示出反制措施的扩散效应。 在这种“零和博弈”思维主导下,美国固然在部分领域短期内压低了贸易逆差,但同时也削弱了全球对其长期合作的信心。 多个传统盟友在制定国家战略时开始更多考虑与中国、欧盟之间的独立合作路径。例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3年访华时公开表示,欧洲不能做“美国的附庸”,暗示对华政策应保持自主性。 对于不发达国家,特朗普的贸易态度同样毫不留情。 他在任期内将多国从“普惠制”中剔除,如印度、土耳其、泰国、菲律宾等,直接影响到这些国家对美出口的关税优惠,导致成千上万家出口型中小企业遭受打击。 关于所谓特朗普曾在募款活动中提及“考虑打击北京”的传闻,虽然引发短暂舆论关注,但该消息源并无权威确认。 分析其背景可知,特朗普过去在竞选场合多次发表强硬言论,但在实际执政中,其对军事冲突一直持较为谨慎态度。 在2019年伊朗击落美军无人机后,特朗普曾一度下令发动空袭,后又在最后时刻叫停。 此外,中国近年来在战略防空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东风-21D”与“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的实战部署,以及“红旗-19”等中高空防空系统的完善,使其具备较强的空天防御能力。 根据2024年初的公开资料,中国天波超视距雷达系统已经能够对约300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预警,提升了对远程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拦截概率。 特朗普胆子大,干事不顾影响。言辞强硬、政策多变,但在大国关系处理中仍面临制度性制约和现实考量。其对中国的政策更多体现在经济与科技领域,而非军事对抗。 若真有高风险军事冒进举动,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战略上,实施成本与政治代价都极高,尤其在中美互为核大国的前提下,这种选择的可行性几近于零。
特朗普扬言中国敢收复台湾,他就轰炸北京,如今的美军还有这个能力吗? 在美国历任
古凌国际
2025-08-05 11:53: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