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名50多岁的日本女子,领着5个孩子,去郭沫若家敲门。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一脸惊讶地问:“你找谁?”那个女人生硬地回答:“郭沫若。”屋里的郭沫若,听见声音快步走出来,竟呆呆地愣在原地。
早在1916年,郭沫若二十四岁,跑到日本留学,本来是去学医的,结果在东京一家医院碰上了佐藤富子。她当时二十二岁,是个护士,家世不错,外祖父是北海道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贵族出身那种。郭沫若穷得叮当响,靠打工混日子,可佐藤富子偏偏看上他了,不顾家里死活反对,干脆断绝了跟父母的关系,跟他住到一起。郭沫若给她起了个中文名,叫安娜。两人就这样开始了同居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帮着洗衣做饭,郭沫若埋头读书写诗。
从1917年到1932年,他们生了五个孩子:长子郭和夫、次子郭博、三子郭福生、女儿郭淑禹,还有小儿子郭志鸿。郭和夫后来成了有机化学家,郭博搞建筑设计,郭福生在动物研究所当工程师,郭淑禹学日语,郭志鸿弹钢琴,还挺有名。佐藤富子一个人拉扯这些孩子不容易,尤其是郭沫若忙着自己的事儿,她得操持家务,还得应付经济压力。郭沫若在日本那几年,写了不少东西,比如诗歌啥的,佐藤富子在背后默默支持,没少吃苦头。家里穷,她就出去做零工补贴,孩子们小时候穿的鞋子都是旧的,饭菜简单。
可好景不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日开战了。郭沫若觉得该回国抗日,就这么不辞而别,扔下佐藤富子和五个孩子走了。佐藤富子在日本被当局盯上,因为她丈夫是中国人,还拒绝配合调查,日子过得战战兢兢。战时食物短缺,她靠野菜和少量米养家,孩子们上学都得绕道躲检查。郭志鸿小时候空袭警报一响,就得躲地下室。郭和夫作为老大,帮着分担家务,擦地做饭。郭博照顾弟妹,郭福生捡柴火。佐藤富子卖掉家当换钱,坚持下来了。
战争结束,日本投降,1945年佐藤富子下定决心带孩子去找郭沫若。她没护照,没担保,就凭几封旧信和照片,从东京出发,经香港辗转到中国。路上一波三折,船上挤,孩子们互相靠着睡。到了香港,她四处打听,终于在1948年秋天找到郭沫若的住处。那时候郭沫若已经跟于立群结婚,生了六个孩子,于立群是于立忱的妹妹,郭沫若回国后认识的。佐藤富子五十多岁了,领着五个孩子上门,郭沫若当时愣住了。
佐藤富子没哭没闹,她提了三个要求:帮两个儿子安排教育,提供生活费,正式承认关系处理善后。郭沫若答应了前两项,给郭和夫和郭博找学校,在上海给佐藤富子安排住处,还定期给钱。但他没让她进自己的圈子,也没公开这事儿。佐藤富子就这样在上海住了下来,继续管孩子。1949年,她移居大连,拿到中国公民身份,跟郭和夫住一起。孩子们渐渐长大,各自有出路。郭和夫搞化学研究,郭博设计建筑,郭福生研究动物,郭淑禹帮着家务学语言,郭志鸿弹琴,还上过节目。
郭沫若那几年事业风生水起,写书、当官儿,1948年还写了《洪波曲》,讲抗日回忆。1949年当了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啥的。佐藤富子没抱怨,她安静过日子,曾当过政协委员。1974年,她八十岁,回日本处理房子,1975年去北京看望住院的郭沫若,那是最后一次见面。郭沫若1978年去世,她在北京度过晚年,1994年去世,子女都陪着。郭沫若对外的妻子一直是于立群,这段往事没大张旗鼓。
其实,郭沫若的婚姻不止这一段。他1912年在家乡娶了张琼华,包办的,没圆房就跑了。张琼华守寡一生,没孩子。回国后,他跟于立忱有纠葛,于立忱后来自杀。然后娶了于立群,生了郭汉英、郭世英啥的。郭汉英是物理学家,郭庶英写书回忆父亲。可惜郭世英和郭民英早逝,一个劳改中,一个自杀。郭沫若一生子女十一,佐藤富子的五个都活得长,各自领域有建树。
佐藤富子家本是名门,她小时候父母偏心弟弟,她和妹妹少受宠爱。妹妹佐藤操嫁给了郭沫若的朋友,还生了孩子。佐藤富子跟郭沫若认识后,通过信件拉近,很快就同住。她在日本时,郭沫若逃亡,她开门接纳,继续生活。分开后,她独自面对监视,没改孩子国籍,坚持中国血脉。来中国后,她学中文,融入生活,没怨天尤人。
这故事有内涵啊,跨国婚姻在战争中破碎,女人扛起一切。佐藤富子没求名分,只求实际。她晚年在北京,子女围膝,算得上圆满。郭沫若呢,成就大,但对前妻的处理,多少让人觉得欠缺。历史书上他光芒四射,可私下这些事儿,提醒人名人也有凡人的一面。孩子们没受太大影响,长大后各奔前程,郭志鸿还弹琴出名,郭博摄影也行。佐藤富子的付出,没白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