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汪猷生院士驾鹤西去,他点亮了全中国,也是浙大复兴的明灯 2025年8月5日,浙江大学汪猷生院士驾鹤西去。 汪猷生院士在五十年代发明了双水内冷电机。有了这个设备,中国人才能建造大型发电厂,才有足够的电照亮千家万户,才能让工业农业腾飞。 这个发明也获得了国家科技大奖。 1952年的时候,浙江大学被分拆,28个系只留下4个。拆出的系给到了复旦大学等学校,组建了中科院,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等。使得复旦从四流大学跃居一流。 而剩下的4个工科系科,也所有的一级教授和其他优秀教授都被调出去其他省,包括力学的钱令希去组建了大连理工大学,天文地质划归南京大学,成为南京大学现在仅有的a+学科,通信划归东南大学,土木,建筑划归同济大学,也都成为了这些学校的看家法宝。 所以浙江大学支援了全中国,自己只剩下十四分之一都不到。从院士数量全国第二,到一个院士(学部委员)也没留下。 而且仅剩的教授,也需要接受长期思想学习。一直到六十年代初才结束。从而和南京大学一起补录为重点大学。 就这么困难,汪猷生先生没有离开去其他大学,而选择留在浙大,与浙大同呼吸。他是杭州人,这就是子弟兵的忠诚。浙大后面的关键先生,路甬祥,潘云鹤,吴朝晖也都是子弟兵。外来校长无一例外一地鸡毛。 之后,汪猷生先生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电力电子技术专业和研究所。 成为全中国电力电子技术的祖师爷。 电力电子技术是用弱电控制强电。现在的电动汽车,新能源、机器人核心都是电力电子技术。 1980年以后,学部委员(院士)制度恢复。汪猷生院士和韩桢祥院士当选。这也是浙江大学经过了三十年困难,再次拥有院士,重新恢复了顶尖大学的光芒。 这两位都是电机系的,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本科也就读于浙江大学电机系。 汪猷生院士后来又领导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发明中频感应加热,并大规模应用于商业化。 开启了浙江大学实用成果商业化的先河,这也是能孵化出杭州六小龙的基因基础。 用商业化的盈利,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自筹资金建设了大楼。是当时浙大最新的楼。 汪猷生院士驾鹤西去,现在的浙大也已经重回顶峰,大部分科研指标超过北大,与清华互有胜负。 全日制本科生当选院士人数,浙大37人全国第一, 全日制本科生创办上市公司数目,浙大331家全国第一。 致敬祖师爷。
这可比因病去世更令人惋惜啊!35岁的特聘副研究员4号中午从紫金港校区坠下,
【1评论】【1点赞】
酱菌
𣜃,写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