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春,五十多个中共的高级干部,被自己人卖了,困在甲山顶上,面对三千日军围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06 09:07:58

1942年春,五十多个中共的高级干部,被自己人卖了,困在甲山顶上,面对三千日军围攻,全军覆没,几乎无一生还,刘诚光和苏连存带着最后的子弹,把干部往外送,最后自己跳崖,没人想到,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陷阱。  

1942年4月2日,冀东平原的甲山,一支约二百人的八路军队伍,在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诚光率领下,正向安全地带转移。  

队伍中,包括五十多名冀东党政军机关干部,他们刚刚经历过残酷的反“扫荡”,现在正疲惫不堪。但谁也没想到,一场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正在前方等着他们。  

日军情报极其精准,三千多名装备精良的日伪军,在叛徒的指引下,迅速完成了对甲山的严密合围。  

这绝对不是偶然遭遇,而是针对八路军指挥核心和宝贵干部力量的一次致命绞杀。叛徒出卖了队伍的转移路线和时间,使日军得以提前设伏。  

当敌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时,一切反应都已经太迟了,包围圈内的形势急转直下,因为干部队伍中真正的战斗兵员很少,大多是文职和机关人员。  

面对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的日军,每一次突围都伴随着巨大的伤亡,弹药在飞速消耗,生存空间却被一步步压缩,但没有人放弃抵抗。  

在最后的关头,刘诚光和第一营教导员苏连存做出了抉择,他们深知干部们是冀东抗战的宝贵火种,必须有人活下来。  

于是,他们集中所剩无几的弹药和战斗力最强的战士,组成最后的屏障,掩护部分干部向西北方向日军包围圈相对薄弱的陡峭悬崖处拼死突围,那是仅存的希望。       而刘诚光、苏连存和身边仅存的十几名战士,在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后,面对蜂拥而上的日军,选择了宁死不屈。  

他们砸毁枪支后,转身跃下身后陡峭的悬崖,干部队主力,包括刘诚光、苏连存等主要指挥员在内,壮烈殉国。最终,几乎所有干部都未能生还,这成为抗战史上一次重大损失。  

甲山战斗的惨痛教训,深刻揭示了在严酷的敌后战场,情报保密与反奸工作关乎生死存亡。  

叛徒的出卖,让一支本应转移休整的队伍遭遇灭顶之灾,这一战,让冀东党政军机关元气大伤。  

1942年,被称为抗战最艰苦的年份,日军实施“三光政策”,烧杀抢掠,同时利用汉奸和叛徒渗透抗日队伍。  

但这种背叛,也反衬出了刘诚光等人的坚定信仰,他们明知道突围希望渺茫,却优先考虑战友的生存,这种无私精神是共产党人的核心品质。  

甲山悲剧虽惨烈,却激发了更多抗日志士的斗志。干部们的牺牲没有白费,他们的故事在根据地广为传颂,成为鼓舞士气的火种。

0 阅读:117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