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话,英伟达应该从此告别中国市场了。 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后,官媒人民

正又直说事 2025-08-06 09:13:28

不出意外的话,英伟达应该从此告别中国市场了。

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后,官媒人民日报也下场对英伟达发出灵魂拷问,《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

官方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而坚定了,这背后是对数据安全与供应链自主的底线坚守。

当一家企业的商业行为触及国家核心利益红线,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成为豁免的理由。

这一连串的操作,正在重塑中国芯片市场的格局。国内服务器厂商的采购清单正在悄然改写。

某云计算巨头的最新招标公告里,国产 GPU 的采购占比首次超过 50%,替代型号的算力测试报告堆满了技术部门的案头。

曾经依赖英伟达芯片的自动驾驶公司,如今将地平线征程 6、黑芝麻 A2000 纳入核心算法测试体系,工程师们在调试界面上敲下的每一行代码,都在加速着供应链的去美化进程。

英伟达就此告别中国市场,这是黄仁勋最不愿意看到的,但也是咎由自取。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的层层加码,让英伟达陷入两难:要么违反母国规定,要么失去全球最大的增长市场。

最终推出的 "特供版" 芯片,在算力限制下沦为鸡肋,既满足不了国内 AI 大模型的训练需求,又暴露了其在技术主权上的妥协。

这种左右摇摆的策略,消耗掉的不仅是商业信誉,更是中国市场曾经给予的信任。

这也说明中国有了替代英伟达芯片的产品。华为昇腾 910B 在图像识别任务中的准确率已追平 A100,寒武纪思元 590 在视频处理场景下的能效比反超同类产品。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的最新测试显示,用 2000 颗国产芯片组建的集群,在气象模拟运算中达到了英伟达同类配置 85% 的效率,而采购成本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二。

这些突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 "卡脖子" 压力下,国内芯片企业用数千个日夜的研发堆砌出的底气。

"我不用,看你卖给谁?" 这句看似朴素的话,道出了市场的终极逻辑。

中国占全球 AI 芯片需求的 40%,这个量级的市场空缺,足以让任何一家芯片巨头的营收曲线出现断崖。

英伟达最新财报显示,对华销售额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而其为中国市场定制芯片投入的 12 亿美元研发成本,正成为财报上刺眼的亏损项。

当技术优势无法转化为市场收益,再先进的制程工艺也只能躺在实验室里。

中国要培养中芯国际,五年后,将超越你,而你将成为美籍电子垃圾。

这种判断并非妄言,中芯国际 14nm 工艺的良率已稳定在 95%,7nm 工艺进入风险量产阶段,每月产能提升至 3 万片。

更关键的是,国内已形成从 EDA 软件到光刻设备的完整产业链,上海微电子的 28nm 光刻机实现量产,中微公司的刻蚀机进入台积电 5nm 产线。

这种全链条的突破,让 "五年超越" 有了扎实的产业基础。

原本看中他是个华裔商人,该有些民族认同和家国情怀吧。

给过他那么多的机会和礼遇,从进博会的 VIP 展位到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中国市场以最大的诚意接纳英伟达。

但在技术管制面前,黄仁勋选择站在资本与母国立场,这种选择背后的商业逻辑或许可以理解,却也让中国企业彻底看清:技术自主才是唯一的安全线。

当国内 AI 企业用国产芯片跑出 GPT-4 级别的大模型时,那些曾经的 "礼遇",终将转化为国产替代的加速度

0 阅读:124

猜你喜欢

正又直说事

正又直说事

又正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