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朱德和妻子在吃饭。突然,敌军踹门而入:“抓住朱德!”妻子灵机一动,抓

寂影随风舞袖如 2025-08-06 11:03:37

1929年,朱德和妻子在吃饭。突然,敌军踹门而入:“抓住朱德!”妻子灵机一动,抓起一个脸盆就递给了朱德并大声吆喝,敌军听后,竟撇下朱德就冲了出去了。 朱德刚夹起一筷子咸菜,木门就“砰”地一声被踹开,五六个端着步枪的敌兵堵在门口,领头的三角眼扫视屋内,突然咧嘴一笑:“抓住朱德!” 这句话说出来之后,朱德和妻子伍若兰都没有慌张,而是有些疑惑的看着他们。 屋里瞬间安静,灶台上的稀饭还在咕嘟冒泡,朱德没动,他妻子伍若兰也没动。 下一秒,伍若兰猛地抄起灶边的铜脸盆,“哐当”塞进朱德手里,扯着嗓子就喊:“老刘!赶紧去村口打水!缸都见底了!” 敌兵一愣,领头的皱眉:“你不是朱德?” 朱德弯腰咳嗽两声,哑着嗓子:“长官,俺是伙夫老刘……” 此时的朱德看起来就是一个憨厚伙夫的模样,完全无法和外界那个威名赫赫的红军司令联系在一起。 三角眼将信将疑,伍若兰已经叉腰骂上了:“磨蹭啥?等着全村人喝西北风啊?” 敌兵们面面相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就在这时候,突然门外有人喊:“朱德往西跑了!” 这道声音一出来,他们怕人真的跑了,立即就呼啦啦的追了出去,而真正的朱德就这么被他们给忽略了。 朱德放下脸盆,和伍若兰对视一眼,噗嗤笑了。 1929年的朱德,早不是滇军时期的年轻军官,南昌起义后,他带着残部转战闽粤赣,吃野菜、睡草堆,被国民党悬赏十万大洋通缉。 而伍若兰,这个湖南耒阳妹子,本是师范学校的女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枪。 两人在井冈山相识,结婚时朱德42岁,伍若兰23岁。 战友们开玩笑:“朱军长老牛吃嫩草。”朱德也不恼,摸着胡子笑:“嫩草能扛枪,老牛才有福。” 那天清晨,伍若兰天没亮就起了床,她拎着木桶去溪边打水,发现对岸树林惊起一群鸟。“不对劲……” 她蹲下身,看见枯叶间闪过刺刀的寒光,水都没舀满,她扭头就往回跑。 在她回来的时候,朱德正在院子里练大刀,听她说完,刀尖往地上一拄:“多少人?” “十来个,像是民团的。”朱德收刀入鞘:“收拾东西,转移。”可还没来得及出门,村口就响起了枪声,这时候想离开就难了,他们干脆没有急着转移,而是继续做饭。 灶台上煮着稀饭,伍若兰麻利地炒了一盘咸菜,朱德刚端起碗,村头的狗突然狂吠。 敌兵踹门时,伍若兰的表演堪称绝活,她骂朱德的那股泼辣劲,活像真使唤了个偷懒的伙夫,铜脸盆更是点睛之笔。 赣南农村有个习俗,清晨打水的必是杂役,敌兵见“老刘”攥着盆,裤腿还沾着灶灰,疑心消了大半。 后来伍若兰说:“你要递他个算盘,他准以为你是账房先生。” 等敌兵走远,朱德抄起枪就要往山上跑,伍若兰拽住他:“等等!”她翻出件蓑衣往朱德身上一裹,又往他脸上抹了把锅灰。 这样打眼一看,就是个上山去打柴的,就算是碰到了,也有现成的理由,不会那么容易引起怀疑。 两人从后窗翻出,钻进屋后的竹林,竹叶沙沙响,隐约听见敌兵在村里骂娘:“妈的,又让朱德跑了!” 三个月后,朱德率部端了那个民团的老巢,审俘虏时,有个小兵哭哭啼啼:“那天本来能抓住朱德的……” 朱德乐了:“你们见过朱德长啥样吗?”小兵摇头:“上头说,见着留大胡子的就抓。” 朱德摸摸自己的胡子,转头对伍若兰眨眨眼:“多亏你那个脸盆。” 1930年,伍若兰在赣州牺牲,朱德后来一直带着她亲手缝的布鞋,鞋底纳着“革命”二字。 那只能救命的铜脸盆,据说后来被老乡当锣敲,召集村民打土豪。 解放后,有记者问朱德:“您最惊险的一次经历是什么?”老总摸着下巴笑:“差点被个脸盆救了命。” 主要信源:(《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0 阅读:65
寂影随风舞袖如

寂影随风舞袖如

寂影随风舞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