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广岛原子弹爆炸80周年,朋友圈里有人在说“和平可贵”,也有人翻出老照片感叹历史沉重。但有个角度,可能没多少人细想过——美日这对“好朋友”的交情,其实比想象中更“特别”。 1853年美国人带着黑船敲开日本国门,签了《日美和好条约》。按当时日本的说法,这是被强迫开国,但后来倒成了“美国帮着睁眼看世界”的起点。 到1945年,两颗原子弹扔下来,“胖子”和“小男孩”成了迫使日本投降的最后一根稻草。多年后有人解读,这是“美国帮着结束不义战争”,听起来倒像是及时止损的“仗义”。 再到1985年广场协议,美国拉着日本签字,强迫日元汇率大幅升值,本意是帮着解决经济过热,结果日本迎来了“失落的十年”,后来变成二十年、三十年。这“帮忙”的效果,估计日本企业半夜想起来都得拍大腿。 说起来也有意思,这三次大事件,美国人每次都像揣着一把钥匙,时而打开日本的门,时而锁上日本的路,最后两边还能称兄道弟。这种“友谊”的模式,确实挺让人琢磨。 其实回头看,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关系。有过冲突,有过合作,关键是能不能从过去的磕磕绊绊里,找到让彼此都舒服的相处方式。 你觉得,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到底该怎么处才靠谱?评论区聊聊,关注我,以后接着扒这些藏在历史里的门道。 原子弹纪念日
8月5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媒体CNBC采访的时候,再次提到了中、美进行领导人会晤
【6评论】【5点赞】
超级巡管
假的,根本没有核爆,日本自导自演的,当天他们在过节。放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