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国女翻译刘禄曾在美国访问期间,突然发现一名美国男子一直盯着她看,几

寂影随风舞袖如 2025-08-06 19:49:08

1979年,我国女翻译刘禄曾在美国访问期间,突然发现一名美国男子一直盯着她看,几分钟后,这名男子情绪失控,直接冲到她面前,猛地抓住了她的手! 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中美文化交流活动上,刘禄曾正为美国参议员夫人讲解一幅中国山水画,忽然感觉有道目光黏在自己背上。 转身时,她注意到展厅角落站着个五十多岁的美国男人,灰白头发梳得整齐,深蓝色西装有些发旧,男人死死盯着她,眼神古怪得像见了鬼。 "您认识那位先生吗?"参议员夫人好奇地问。 刘禄曾摇摇头,继续讲解,但接下来二十分钟,那道目光如影随形,男人像尊雕塑般站在原地,只有喉结在不停滚动,代表团的安全人员已经警惕地往那个方向移动。 突然,男人像被什么击中似的,大步穿过人群冲了过来,保安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抓住刘禄曾的手腕,眼眶通红。 "嘿!放开她!"保安立即按住男人肩膀。 "刘小姐!"男人声音发抖,"是你吗?1953年,朝鲜,那个雪夜!" 整个展厅瞬间安静。刘禄曾示意保安松手,仔细端详这张布满皱纹的脸,模糊的记忆一点点清晰,二十七年前的画面突然鲜活起来。 1952年寒冬,朝鲜中部山区,志愿军文工团女兵刘禄曾趴在战壕里,冻僵的手指握着铁皮喇叭,对面美军阵地传来伤员的哀嚎,在零下二十度的夜里格外凄厉。 声音来自白天被击溃的美军连队,刘禄曾大学时在教会学校学的英语派上了用场,征得连长同意后,她开始用英语喊话:“我们可以提供医疗救助,举起手走过来。” 雪地里陆续爬出七个美国兵,其中就有詹姆斯·威尔逊,当时他腿部中弹,失血过多已经意识模糊,只记得有个清脆的女声用英语说:“别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 "是你用英语劝降了我们排。"詹姆斯现在站在美术馆里,声音哽咽,"后来在战俘营,我总想找到那个会说英语的中国姑娘,但他们把你调走了。" 刘禄曾想起来了,那个雪夜后不久,她就被调往师部当翻译,后来在板门店停战谈判期间,她多次为中美双方担任翻译,还教会了几个美国兵简单中文。 但詹姆斯这个名字确实记不清了,她劝降过的美国兵太多了。 "我记得你们排有个大个子总想用德语和我聊天。"刘禄曾笑着抽出手,改用英语交流,"原来你在华盛顿?" "我在退伍军人事务部工作。"詹姆斯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是1953年板门店交换战俘时的合影,"这些年我一直在找照片里这个会说英语的中国姑娘。" 代表团成员面面相觑,团长轻咳一声:"刘翻译,这是..." "1953年在朝鲜有过一面之缘。"刘禄曾简短解释,转头对詹姆斯说,"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能在华盛顿重逢。" 当晚的酒会上,詹姆斯带着夫人专程来致谢,他告诉在场宾客,当年那个雪夜里,中国女兵的英语喊话让他第一次意识到"敌人也是人"。 这段往事引得几位美国议员感慨不已,有位参议员甚至举杯提议:"为那些在战争中仍保持人性光辉的人干杯!" 事后团长私下问刘禄曾:"当时怎么想到用英语喊话?" "冻伤的美国兵一直在惨叫,听着难受。"刘禄曾正往笔记本上记录当天会谈要点,头也不抬,"教会学校的修女说过,战场上最先死的是人性。" 这个插曲意外成为代表团访美的亮点,《华盛顿邮报》以《从朝鲜战场到白宫草坪》为题做了报道,还刊登了刘禄曾与詹姆斯在国家美术馆的合影。 有记者问她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看法,她只说:"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总是从一句简单的对话开始。" 访美归来后,刘禄曾继续在外交部工作,直到退休,她书桌抽屉里都放着那张1953年的老照片,有年轻同事好奇问起,她就笑笑:"那时候英语说得还带上海口音呢。" 2003年,八十多岁的詹姆斯通过中国驻美使馆转交一封信,信里说他查出肺癌晚期,最大的心愿是能再见一面"那个改变我对中国看法的姑娘"。 刘禄曾托人带去一盒龙井茶和一张字条,上面用英文写着:"那年雪地里,我们都是历史的棋子,很高兴后来能成为朋友。" 主要信源:(新华报业网——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刘禄曾:当年审讯过的美军俘虏,在美国认出了她)

0 阅读:0
寂影随风舞袖如

寂影随风舞袖如

寂影随风舞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