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国领导人将访华,没收到邀请的特朗普,转身敲定了出访行程…… 国际局势又来了一波小高潮。上合组织峰会在中国举行,作为一个区域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多边组织,这次可谓“高朋满座”:中国、俄罗斯、印度、伊朗、哈萨克斯坦……几乎亚欧大陆的核心国家都来了。 全世界媒体都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没出现——特朗普,哦不对,是美国。更准确说,是特朗普本人,连“观察员”都没得当。这下好了,不请他来参加,上不了“国际合唱团”的舞台,特朗普又急了。 没有邀请函?特朗普:我不是没空,是根本没被请!这事一出来,外媒很快跟进报道:特朗普没有收到来自中国方面的邀请。 他自己也不含糊,立马跳出来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我没有打算访问中国,也没有收到什么峰会邀请——顺带一提,美中关系得更“平等”一些,不能总是我们吃亏! 这回应看着就让人觉得有点打肿脸充胖子。明明是没被请,却非要装作“老子本来也不想去”的样子,多少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 特朗普这波“被冷落”,其实挺能说明问题。上合组织的定位就是“去美国化”的一种尝试,说白了就是想在美国之外,搞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朋友圈。 这里面主打的,就是区域安全、反恐合作、经济协同、科技发展这些硬货——而不是像北约那种听美国号令、按照美国剧本演戏的“跑团”。 不请特朗普,根本不是针对个人,而是这个场合根本不需要美国这种“每次都想抢C位”的存在。对中国来说,办这场峰会的目的就是要彰显一种新的全球治理逻辑:我们讲平等合作、共同发展,不是那种“谁有枪多谁说了算”的霸道外交。 面对特朗普的“发声”,中国外交部很低调。没解释,也没正面回应,照样办会、照样会谈、照样签协议,忙得不亦乐乎。 这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不回应不是怕事,而是压根不想被带节奏。你特朗普想博眼球,我们不陪你玩这套。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这次还借着上合组织平台,重点推动了一波“多边外交”大合奏——不光跟俄罗斯、印度深化合作,也向非洲、中亚、东欧等地释放信号:全球不止有美国,还有“上合朋友圈”。 有人会问:特朗普又不是总统了,他缺不缺席有什么所谓?但问题就在这儿:特朗普虽然退居幕后,但他在共和党、乃至未来美国政坛还有巨大影响力。他的外交态度,代表了美国国内那一大波“反多边、搞霸权”的情绪。 他这次的缺席,不只是个人没来,而是美国这个国家,越来越无法在多边合作的场合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前美国当“老大哥”,呼风唤雨,现在越来越多国家在想:凭啥我们每次都得看你脸色? 这不是特朗普的问题,而是美国整个战略定位的问题:别人都在搞平等互利,美国还在玩“你听我的就给你好处,不听就制裁”那一套,早就玩不转了。 相比之下,中国在上合组织的操作就相当稳。不吵不闹,照章办事,实打实推进了不少成果。比如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的完善、“一带一路”项目的新合作意向、粮食与能源安全的讨论、甚至还有科技协作的新框架。这些都是让成员国切实受益的议题。 中国并没有一厢情愿地扮演“带头大哥”,而是以协调者、推动者的身份,让每个成员国都能找到存在感和实际利益。这种“不高调,但有效”的模式,反而越来越受欢迎。 这次特朗普“落选”上合组织宾客名单,当然不是什么“惊天大新闻”,但它确实揭示了一个悄悄发生的事实:全球权力正在重新洗牌。 美国曾经靠着强硬手腕和金融霸权做全球“话事人”,现在越来越被边缘化。而中国,靠着务实的多边外交、经济合作和地区稳定努力,慢慢在构建一个不以“拳头说话”的新秩序。
特朗普深夜改关税!8月7日生效,多国命运大反转,赢家只有这几个特朗普深夜签署行
【8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