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王稼祥落选委员,毛主席征求刘英意见:你是娘娘,有何高见
刘英生于1905年湖南长沙书香门第,早年就读长沙女子师范学校,那时候接触进步思想,1925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党员。1927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1930年回国后在福建当少共省委书记,组织青年工作。1933年调到中央苏区,任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负责宣传任务。长征期间,她任干部团特科营党支部书记,经历艰苦行军,坚持完成职责。长征结束后,她和张闻天结合,两人共同面对革命挑战。 张闻天1900年生于江苏南汇,早年留学日本和苏联,1925年入党,1931年进政治局常委,1934年任总书记,在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推动党内调整。王稼祥1906年生于安徽泾县,1925年入党,留学莫斯科,1930年回国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在遵义会议投关键票。毛泽东1893年生于湖南湘潭,1921年参与建党,领导秋收起义,建立根据地,长征中确立核心地位。这些人物背景交织,影响了1945年事件。 七大在延安召开,目的是总结经验,选举领导机构。大会代表755人,讨论抗日胜利前景和新委员会组成。选举中央委员时,王稼祥得204票,没过半数,落选。这是因为过去他执行某些路线时引起误解,许多代表没投他票。王稼祥当时身体不好,第四次反围剿负伤,影响健康。毛主席重视这个结果,找张闻天讨论,还征求刘英意见,用“娘娘”称呼问高见。这个称呼源于长征后,毛主席撮合张闻天和刘英,称张闻天开明君主,刘英娘娘,一直沿用。刘英表达看法,认为王稼祥过去错误责任不全在他,对党忠诚,遵义会议贡献大。毛主席受影响,次日在大会发言,列举王稼祥功劳,如遵义会议分化旧路线,六中全会支持正确主张,还起草重要文件。代表们重新认识,最终王稼祥当选候补中央委员,得票第二。这事体现党内民主和纠错机制。 王稼祥落选反映党内对历史问题的看法。过去第三次左倾路线时期,他执行博古指示,导致损失,同志们有意见。但他及时调整,在关键时刻支持毛泽东确立领导,这点不能忽略。刘英意见强调辩证看待功过,避免一棍子打死。毛主席发言不是包庇,而是基于事实,提醒大家记住贡献。这段经历说明,革命队伍里,人无完人,评判要全面。七大选举过程民主,海选讨论后投票,体现集体智慧。落选后调整为候补,也显示灵活性。这样的机制,帮助党团结,迎接新挑战。 刘英在事件中作用突出。她作为张闻天妻子,党内资历深,长征女战士之一,工作经验丰富。毛主席征求她意见,显示对女性同志的尊重。刘英分析王稼祥情况,指出责任分担和功劳价值,这影响了最终结果。事件后,党代表们投票支持,证明说服有效。这事接地气,说白了就是党内办事讲道理,不搞一言堂。历史看,这样的做法帮党避免分裂,推动事业发展。 事件影响延伸到后续。王稼祥当选候补后,继续工作,1949年任驻苏联大使,推动外交。1956年当选中央委员,参与决策,直到1974年逝世。刘英任中央秘书处处长,后转外交,1951年随张闻天去苏联任参赞,1959年后遇挫折,但坚持到2002年逝世,享年97岁。张闻天转向理论研究,1979年逝世。毛泽东领导建国,推进建设,1976年逝世。这些人物结局,反映革命一代的奉献和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