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国一架战机被日军击落,飞行员跳伞求生,谁知,竟落到了日军阵地,一群

星球拾光 2025-08-10 13:38:44

1937年,中国一架战机被日军击落,飞行员跳伞求生,谁知,竟落到了日军阵地,一群鬼子随即包围了他,可没想到,这位飞行员的举动让日军大为赞扬。   1916年,辽宁北镇的乡下添了个男婴,父母给取名阎海文。   那时军阀混战的枪声时常从远方传来,母亲总把他护在怀里,盼着这孩子能在安稳日子里长大。   15岁那年,他跟着逃难的人群往南走,母亲一路上攥着他的手,指甲几乎嵌进他的胳膊。   到了北平,母亲咬牙送他进了东北中学,夜里他在煤油灯下写日记,笔尖划过纸页时带着火气:"堂堂中华民族,竟受倭奴之摧残。"   1934年秋天,校门口贴了张告示,阎海文盯着中央航空学校招生那张纸看了半晌,转身跑回家收拾行李。   报考的人挤破了头,万余名青年里只选100个,他光着膀子在体检站排队,眼睛里全是豁出去的劲儿。   录取通知书寄来那天,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对着一张中国地图看了整夜。   航校的日子像上了发条,天不亮就爬起来练体能,座舱里的仪表盘比课本还熟。有回夜里查铺,教官发现他在梦里嘟囔着飞行口诀,嘴角还带着笑。   1937年3月毕业典礼那天,五架飞机在天上翻跟头,其中一架突然像断线的风筝往下坠,眼看要撞着地,猛地一抬头冲上云霄。   地上观众吓得捂住嘴,人群里有个叫刘月兰的姑娘,悄悄攥紧了手里的手帕,她知道,那是阎海文在飞。   这年夏天,卢沟桥的枪声成了全国的惊雷。   8月里,第五大队要派飞机去炸日军重要地点,阎海文没在出动名单上,他揣着请战书找到队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让我上吧,我学了三年,就为这一天。"   队长叹口气,在名单上添了他的名字,让他跟在长机后面当僚机。   8月17日的太阳辣得人睁不开眼,六架霍克3型战机带着炸弹冲上蓝天。   快到虹口时,地面突然喷出一道道火舌,高射炮的轰鸣声震得耳膜疼。   阎海文紧跟着长机俯冲,投下炸弹的瞬间,机身猛地一震,机翼被打中了,汽油顺着裂缝往下淌。   他想要驾驶飞机撞向日军,可这时候飞机已经失灵,无法控制。   跳伞绳拉开的刹那,他看见底下全是插着太阳旗的帐篷,心里咯噔一下,落进鬼子窝里了。   降落伞慢悠悠往下飘,地上的日军已经围了过来,刺刀在太阳底下闪得刺眼。阎海文摸出腰间的左轮手枪,手指扣在扳机上。   刚一落地,他就势滚到个小土丘后面,还没站稳,三个日军端着枪喊着冲过来。他抬手就是三枪,三个黑影应声倒下。   阎海文贴着土坡往后挪,又打倒两个扑上来的鬼子。   枪膛里还剩最后一颗子弹,周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有人用生硬的中文喊:"投降吧,给你条活路。"   "中国无被俘之空军!"这句话像石头砸在地上,响得让人心里发颤,紧接着,一声枪响惊飞了树上的鸟。   那个年轻的飞行员趴在地上,手指还扣着扳机,眼睛没闭上。   戴军官帽的日军蹲下去,从他口袋里摸出张身份证,上面的字磨得有点模糊,阎海文,中国空军第五大队。   那天下午,日军用海军最高的礼节给了他一场海葬,船在江面上漂着,有士兵偷偷摘下了帽子。   长谷川清站在船头,望着水波里的落日,突然说了句:"这样的军人,值得我们尊敬。"   没过多久,大阪每日新闻登了篇文章,记者木村毅写着:"这个21岁的中国飞行员,让我们知道,中国已不是从前的样子了。"   阎海文的飞行服口袋里,还揣着半张航校的毕业照,背面有行小字:"还我河山"。   这四个字,被血渍浸得发黑,却像烧红的烙铁,烫在那段屈辱的岁月里。   革命先烈的精神,在阎海文身上就是那股子宁死不屈的劲儿。   明知落进敌营必死无疑,他没皱一下眉,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他宁愿留给自己也不低头。   在那个处处受欺负的年代,正是这样的精神撑着中国人没倒下,像暗夜里的星火,看着微弱,却能燎原。

0 阅读:22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1

用户10xxx21

8
2025-08-10 14:17

真正的军人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