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杨杰说携号转网是恶性竞争,网友炸锅:不坑人谁吃饱了撑的换网?   8月7日,

波览历史 2025-08-10 15:16:39

移动杨杰说携号转网是恶性竞争,网友炸锅:不坑人谁吃饱了撑的换网?   8月7日,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的一番话,瞬间在全网炸开了锅。当他直言“携号转网已演变成恶性竞争的手段”时,无数老用户的手机屏幕被这条新闻刷屏。   一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不坑人谁愿折腾转网?”   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通信行业表面的平静,暴露出深层的矛盾与博弈。在这个全国移动用户达18亿、电话普及率超127%的时代,通信市场早已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博弈。   中国移动上半年通信服务收入仅增长0.7%,每个用户平均每月消费金额(ARPU)维持在49.5元的行业高位,看似稳健的财报背后,是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现实困境。   杨杰提到的“大流量低价数据卡网上大量销售”,正是运营商在市场饱和下的无奈之举。   当用户换机周期从18-24个月延长至3年,当话音和短信业务持续负增长,携号转网这个本应改善服务的政策,确实成了各方争夺用户的主战场。   但把恶性竞争归咎于携号转网,无异于把发烧归咎于体温计。有网友在红网分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为了一张29元100G的流量卡转网,却遭遇网速卡顿、套餐变相涨价,最终不得不换回5元保号套餐。   这种“低价吸引—套路捆绑”的模式,折射出行业竞争的畸形生态。运营商为争夺用户,不惜用“0月租”“免费提速”等噱头制造信息差,却在服务质量上大打折扣。   正如搜狐网评论指出的,真正的焦点不应是携号转网本身,而是如何让竞争回归服务本质。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通信行业增长率仅为1%,远低于GDP增速。   这种低迷态势,与携号转网引发的价格战不无关系。当运营商把大量资源投入到“挖墙脚”式的竞争中,用于网络优化、服务升级的资金自然被挤压。   网友的吐槽很有代表性:“移动信号好是过去式了,现在老家联通塔下移动卡只剩一格信号。”这种体验落差,恰恰说明携号转网的倒逼机制尚未完全发挥作用。   如果运营商真能通过服务留住用户,又何须惧怕用户用脚投票?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行业转型的阵痛。杨杰提到的“新型信息服务仍在培育期”,道出了运营商的焦虑。   当AI、云计算等新兴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传统业务又陷入增长瓶颈,价格战成了最直接的应对手段。但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不仅损害了用户利益,也阻碍了行业升级。   正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指出的,中国移动主动放弃低效业务、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或许是破局的关键。但如何在竞争中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考验着每个运营商的智慧。   一网友的经历,为这场争论提供了鲜活注脚:他从电信转到联通再转回移动,最终发现“不管换谁,套路都差不太多”。这种循环折射出一个残酷现实:当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用户的选择权反而成了被收割的工具。   真正的良性竞争,应该是运营商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吸引用户,而非用低价陷阱和套路捆绑留住用户。   正如抖音百科对携号转网的定义,其初衷是“促进电信市场公平、有效竞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监管部门加强违规行为的查处,也需要运营商转变经营理念。   从监管层面看,国家早在2019年就出台规定,明确禁止运营商设置不合理限制,但现实中仍有部分企业通过捆绑合约、拖延审核等方式变相阻挠用户转网。   例如用户办理转网时需结清所有费用、解除合约,甚至支付高额违约金,这些繁琐流程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更有甚者,一些运营商利用技术手段降低转网用户的服务质量,如限速、信号弱化等,这种“隐性报复”严重损害了用户权益。   国际经验表明,携号转网并非必然导致恶性竞争。在韩国,运营商通过差异化服务(如5G专网、物联网解决方案)吸引用户,而非单纯打价格战;在欧洲,监管部门通过严格执法确保市场公平,用户转网后仍能享受稳定服务。   相比之下,我国通信行业的竞争仍停留在“价格肉搏”阶段,服务质量提升滞后于用户需求。   中国移动2025年中报显示,其营收同比下降0.54%,但净利润却增长5.03%,这一“剪刀差”反映出企业通过成本控制和新兴业务(如移动云)维持盈利。   然而过度依赖价格战的后果是用户平均消费金额持续走低,行业整体利润率承压。   要打破这一困局,运营商需从“流量经营”转向“价值经营”,例如开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垂直领域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具粘性的服务。   说到底携号转网只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行业发展的深层矛盾。当运营商真正意识到“用户留存靠服务而非套路”时,当监管部门切实履行“维护市场公平”职责时,这场关于通信服务的博弈才能回归正轨。   正如网友所说:“我们要的不是低价噱头,而是明明白白的消费、实实在在的服务。”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源:移动老板称携号转网是“恶性竞争”?三大运营商都用过的人有话说·红网·红视频

0 阅读:51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