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摇太阳》幕后拍摄及表演方法要义:让演员完全成为角色的极致体验派拍法看了

舟看娱乐 2025-08-11 04:02:53

《我们一起摇太阳》幕后拍摄及表演方法要义:让演员完全成为角色的极致体验派拍法

看了本片几乎所有主创访谈、直播、花絮及路演,可以发现本片从筹备起就走了极度写实、人戏合一的体验派之路。首先,导演韩延在剧本没写完时,见到李庚希和彭昱畅等主演,认为他们将故事主人公凌敏与吕途具象化了,随即将剧本中的角色特点往演员的方向修改、靠拢。

剧本写好后,演员在体验生活与准备阶段,就完全在自己角色的家里(戏中场景)生活——那两个房子也是在长沙小区直接租的。

在这些真实场景里实实在在地生活非常重要(不能每天待在酒店里思考明天怎么演),这样才能非常熟悉自己的家,自然成为角色,比如顺手就能拿到什么东西,能闻到邻居做饭的味道……这些都能进入潜意识,在不经意间给角色增加细节,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之后表演创作的支点或抓手。

布景和服化道方面,所有场景尽可能实地拍摄,道具尽量真实(不专门制作很多新道具,家中许多东西都是原先自带的,有不足的话再补充一点),布光大多用业余的灯,而不用影视专用的灯,即让光影环境都尽量与生活的质感相匹配。

表演方面,最大难题就是让演员真正卸下自己的外壳(导演觉得李庚希把壳破了就变成凌敏了,彭昱畅把壳破了就变成吕途了,而他们最终也体认到自己的角色其实90%以上正是自己,或者说是自己的另一面),袒露内心,才能真正进入角色。换句话说,把内心最真实的部分(内心最恐惧、害怕或脆弱的东西)放出来。

此拍法得以实现的另一关键是:主演必须有一段完整又足够长的档期。韩延要求李庚希和彭昱畅都留出至少6个月的连续时间来全身心投入到本片的表演之中(不能被其他工作打断,也就是不可出戏到别的电影后再重新入戏)。正好他们俩当时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片约,所以才能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尽可能沉浸式地融入、成为凌敏和吕途~

表演时,他们会一直绷着一根弦(不然一旦有一个细节没顾及就会乱套),但是除了那一根弦之外,两人都必须完全、无比地松弛,放松。一言以蔽之,不要演!

在拍摄前,两人被要求必须要松弛下来,要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导演认为呼吸声才是一个演员真正入戏必须要做的事,因为只有真正感受到你自己呼吸在那个场景里,才算真正入戏,才能把观众带入。因此凌敏与中介吵架的戏,以及天台劝慰或大喊“奥利给”的戏,才如此真实,你能感受到她的喘息声,而且是瘦弱的病躯的呼吸方式。

李庚希在回忆中说,拍摄的过程“感觉是我在替凌敏去活这一阵子。她的过去、她的精神、她所有的东西都装到我这个容器里了,是一个很复杂的感受,就是感觉我要把一个人的人生就浓缩在这么短短的半年内,我就度过了她一生。”

由于导演的要求始终是:最好不要思考,靠身体的本能去表演。所以“中介那场戏,因为也是拍了很多条,一条一条,刚好在那一条的时候,用导演的话说就是我突然感觉凌敏上身了,然后我大脑也没有多余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演成什么样,说实话,演完之后我都不记得我是怎么演的了。”

不仅主演们必须真正由内而外全方位成为角色,尽可能不表演。就连旅行团的群演们也是如此。他们一开始完全不知道李庚希到台上去会说结婚的事儿,只知道自己是来演吃饭的游客的。所以他们的反应和整个场景氛围都非常真实,他们真的发自内心地被演员和剧情感染到了,一下子热烈起来了。拍这场戏,完全能感到陌生人之间的善意。包括之后玩各种婚礼游戏时,所有群演的表演都是体验式的,完全没有参与过排练。大家都是真实地享受当下,即兴又玩得很疯。

正是由于这种长达半年的、体验式的、要求演员完全成为角色的表演经历,两位主演都认为自己不仅发现了自我的另一面,更真正作为角色活了一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深入体悟。彭昱畅说,这次经历让他头一次对生老病死这一平时可能总会回避或从无切身感知的东西有了理解。李庚希说,原先她是不相信爱情的,但在演完本片后,“我也说不清楚爱是什么东西,或者说我为什么说自己相信爱了,但是就是这股力量,它很温暖,这种温暖的东西让我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意义的。”

电影正当夏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李庚希

0 阅读:0
舟看娱乐

舟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