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渝 泥潭eSIM芯片卡相关产业链
1、芯片设计(技术壁垒最高)
核心企业:紫光国微(市占率超60%)、eSIM封测龙头,蚀刻引线框架国产替代唯一。
增量逻辑:单手机/物联网设备需1颗eSIM芯片,2025年全球需求超12亿颗,单价2-5美元,年市场规模24-60亿美元。eSIM芯片需满足车规级/工业级认证,单价是传统SIM芯片3倍以上。
市场空间:2025年全球eSIM芯片市场规模约170亿元(均价2美元/台,年增量12亿台)
2、 模组制造(直接承接终端需求)
核心企业:广和通(5G+eSIM模组,车载模组市占率40%,绑定特斯拉/比亚迪)、美格智能(华为穿戴设备供应商,5G+eSIM模组全球前三,Q1营收增73.57%)。
增量逻辑:eSIM模组为终端联网载体,2025年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500亿元,eSIM渗透率升至35%。
市场空间:车联网eSIM模组硬件规模7亿元(1400万辆×50元),服务年收入50亿元
3、平台服务(运营商合作驱动)
核心企业:思特奇(中国联通eSIM管理平台市占率40%,服务三大运营商2亿用户)、东信和平(车联网eSIM市占率20%,接入200万设备)。
增量逻辑:运营商eSIM业务需配套运营系统,单平台建设订单1.5-4亿元。
4、封装与安全(场景适配刚需)
核心企业:澄天伟业(智能卡转型,eSIM晶圆月产6000片,Q1净利增1143%)、恒宝股份(eSIM+数字货币安全方案)。
增量逻辑:工业/车规级eSIM需高可靠性封装,单价提升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