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18年,明朝贡生于成龙被授官为县令,他从山西一路乞讨走了近2千公里才到达广西

历史趣闻星 2025-08-11 10:25:39

顺治18年,明朝贡生于成龙被授官为县令,他从山西一路乞讨走了近2千公里才到达广西罗城县,共花了3个半月。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顺治十八年的春天,永宁州的雪尚未消尽,寒意仍在瓦檐和院角回旋,朝廷的任命文书送到于成龙手中,他被派往广西罗城担任知县,这个在明朝时中副榜贡生的中年人,十余年来在乡间教书度日,如今要去的却是个荒蛮瘴疠之地,前任一死一逃,百姓寥落,城池破败。 家中米缸早已见底,他变卖了祖传砚台,换来几双草鞋和一顶斗笠,随身带上一本翻旧了的《论语》,收拾好包裹,踏上南行的路。 从永宁出发,足下是未解冻的泥土和断续的冰渣,走出山西,干粮渐少,他在破庙的檐下挨过夜,借过义庄的空床,偶尔分自己的一块干馍给路上遇到的逃荒孩子,入湖南时,天气转暖,湿气和瘴气一同逼人,脚上的草鞋已磨穿多半,他只能靠乞讨换得玉米面充饥。 湘江边的险滩差点夺了他的命,幸而被渔人拉上岸,才得以继续前行,桂林境内,山洪骤发,水路阻绝,行人稀少,仆人们先后染病,有的高烧不退,有的咳血卧倒,最终接连死去或离去,三个月半的路程走到尽头时,五人只余一人相伴,形容枯槁,步履蹒跚。 罗城地界的第一眼,是荒草蔓延到城门脚下,街巷空旷,寥寥数户人家蜷在残屋中,县衙并不存在,只能在关帝庙里找三间漏风的茅屋,搬几块砖头充当桌椅,神案成了公堂。 到任的第一夜,山匪便破门抢掠,他手边只有烧火棍,拼力抵挡,背上留下血口,天亮后,巡视四周,见城中仓廪里不过几斗霉米,足够百人十日之用,而百姓面黄肌瘦,眼神中多是警惕与隔阂。 仆人中有人私藏半碗粥给病弱的孩子,他得知后并未责罚,还让那孩子先吃,日子越发艰难,他终于让仅存的几名随从各自回乡保命,独自留在这片凋敝之地,没有随从料理事务,他亲自挑水、舂米、修缮屋舍,夜里借油灯整理县务,白日里察看田地与水源。 渐渐地,城中的人发现这位外乡来的官员,与他们同样啃粗粮、喝野菜汤,也同样忍受瘴气与病痛,有人开始在夜里送来热粥,有人悄悄放下几根红薯,罗城与他的关系,在贫瘠和困苦中缓缓生出温度。 盗匪一直是当地的毒瘤,山寨里的悍匪多年劫掠,连城中也敢进,一次他孤身入山寨,指着寨中孩子让匪首思量子嗣的前程,数日后,十余名匪徒带着账册前来投降,他在众目睽睽下焚毁这些抢掠的记载,立下新规,持械行凶者依法处斩,劫富济贫者服劳役赎罪。 与此同时,他推行保甲制度,将青壮编为联防,丈量荒地,划作方格分给流民,承诺三年不纳粮,以鼓励开垦,这些举措迅速改变了罗城的气象。 农闲时节,他与百姓一同筑城墙,搬石夯土,手上的老茧比农人更厚,偶尔遇到外匪来袭,城头上站着的不止是壮汉,还有执镰刀的妇女,人人守望,几年之间,荒田成了稻浪翻涌的良地,山脚的学堂传出诵读声,养济院飘出药香。 于成龙仍住在庙中,食物不过糠粥配腌菜,衣衫粗布打着补丁,朝廷的嘉奖送到时,他正替孤寡修理屋顶,罗城的户口由六户增至千户,集市渐有商贩往来,田畴牛羊满坡。 赴任合州的那一天,城中几乎空了,老人送熟鸡蛋,年轻人推着独轮车跟随,哭声从城门送到界碑,他俯身作揖,怀中的鸡蛋被一路分给沿途的乞者,多年以后,这些鸡蛋壳化作泥土的一部分,正如他留在罗城的那段岁月,融入了当地人的记忆。 此后他在四川、湖北、福建、直隶等地历任要职,依旧清贫如故,所到之处多有施政惠民之举,康熙二十三年春,他在南京的总督衙门中病逝,案上仍是未批完的文书。 属下清点遗物,除了一件缝补多处的官袍和一罐粗米,别无他物,消息传出,城中百姓自发穿白送行,队伍延伸到城外,江面漂满折纸的小船,随水而下,仿佛要护送他归乡。 三百年后,罗城湖畔重修的亭台仍刻着他的名字,风吹过石碑,字迹依旧清晰,见证着一个从山西出发,历尽三个月半风雪与饥寒,走近两千里来到此地的清官,将自己一生的清廉与坚忍,刻进了这片土地的历史。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于成龙:不以温饱为志 勿昧天理良心

0 阅读:0
历史趣闻星

历史趣闻星

如星闪耀,点亮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