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名将朱刚:30岁病逝,妻子和母亲对簿公堂,离世2年才被安葬 回望过去,中国

胜晨聊历史故事 2025-08-11 13:16:45

排球名将朱刚:30岁病逝,妻子和母亲对簿公堂,离世2年才被安葬 回望过去,中国男排的队伍里人才辈出,但朱刚,这个曾经的希望之星,却永远定格在了30岁的风华正茂。更让人心碎的是,他离开后,本应最亲近的两个人——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却因为他的骨灰安葬问题,走上了法庭。 2001年,那一年,中国男排迎来了自己的“黄金一代”。而21岁的朱刚,凭借着2米04的身高和出色的拦网技术,成为了队伍里最耀眼的“小巨人”之一。 那时候的朱刚,是真的意气风发。他是当时主教练邸安和眼中的“秘密武器”,在场上是副攻线的一道铁闸。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在2001年的男排亚锦赛上,他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帮助中国队拿下了亚军。那时候,所有人都相信,这个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 就在他事业的巅峰期,一种罕见的疾病——马凡氏综合征,悄悄地找上了他。 这种病最致命的,是会引发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问题,一旦发作,死亡率极高。 其实,朱刚的身体早就发出了警告。他曾多次在训练和比赛中感到胸闷、气短,但他和大多数运动员一样,都以为是训练强度太大导致的正常反应,谁也没往那方面想。直到2003年,他被确诊,不得不提前退役。 从万众瞩目的排球明星,到不得不离开赛场的普通人,这种落差,对一个年仅23岁的年轻人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见人,不说话,整日与游戏为伴,试图用虚拟世界的喧嚣来麻痹自己。 就在朱刚人生最灰暗的时候,一个叫崔佳的女孩走进了他的生活。 崔佳是他的球迷,一个善良、开朗的北京姑娘。她通过朋友认识了朱刚,从一开始的仰慕,到后来的心疼。她不忍心看到昔日的偶像就此沉沦,于是,她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地温暖他,鼓励他。 她陪他聊天,听他倾诉,拉着他走出房门,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在崔佳的陪伴下,朱刚慢慢走出了阴影,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他开始尝试做生意,虽然屡战屡败,但崔佳始终在他身边,不离不弃。 2008年,他们结婚了。对于朱刚来说,崔佳就像是上天派来拯救他的天使。他曾对朋友说:“是崔佳,让我重新活了一次。” 然而,他们谁也没想到,死神,已经悄悄地举起了镰刀。 2011年9月5日,朱刚因为胸口剧痛被送往医院,诊断结果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这正是马凡氏综合征最凶险的并发症。在医院抢救了两天后,9月7日,朱刚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那一年,他刚满30岁。 朱刚的猝然离世,让这个本就脆弱的家庭瞬间崩塌。巨大的悲痛过后,一个现实而又残酷的问题摆在了婆媳二人面前:朱刚的后事,该如何处理? 矛盾,也由此开始。 按照朱刚母亲的想法,儿子是朱家的独苗,理应葬在河南老家的祖坟,落叶归根。而且,她认为朱刚生前户口一直在河南,也应该魂归故里。 但崔佳不同意。她觉得,朱刚生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度过,他的事业、他的爱情、他最后的生活都在这里。更重要的是,朱刚在生前曾多次向她和朋友表达过,希望自己将来能安葬在北京,因为这里有他最爱的人。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朱刚的母亲是传统的农村妇女,思想相对保守,她始终觉得儿子是属于“朱家”的。而崔佳,作为在北京长大的现代女性,她更看重的是逝者的个人意愿。 为了让丈夫的骨灰能留在北京,崔佳四处奔走,找到了朱刚生前的好友、队友,希望他们能出庭作证。而朱刚的母亲,则一纸诉状,将儿媳告上了法庭,要求拿回儿子的骨灰。 2012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这可能是中国第一例“骨灰归属权”纠纷案。在法庭上,昔日和睦的婆媳,变成了对簿公堂的原告和被告。 法院认为,崔佳作为朱刚的妻子,朱刚的母亲作为其生母,双方都对骨灰享有同等的祭奠权。法院最终判决,骨灰由崔佳保管,但她必须保障朱刚母亲的探视权和祭奠权。 这个判决,看似是崔佳“赢了”,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官司里,没有真正的赢家。 判决生效后,朱刚的骨灰一直存放在八宝山殡仪馆。崔佳遵守了判决,但朱刚的母亲,因为心中的怨气,一次也没有去看过儿子。 两年后,在亲戚朋友的不断撮合下,婆媳俩终于有了一次心平气和的谈话。 我们无从知晓那次谈话的具体内容,但结果是,双方都各退了一步。她们达成了一个新的协议:朱刚的骨-灰分成两份,一份由崔佳安葬在北京,另一份由母亲带回河南老家安葬。 2013年9月,在朱刚去世整整两年后,他的骨灰终于在北京昌平区的天寿陵园入土为安。墓碑上,刻着他生前最喜欢的照片,照片上的他,穿着国家队的队服,笑容灿烂,一如当年那个在赛场上飞驰的少年。 安葬仪式那天,朱刚的母亲没有到场。但据说,她带着儿子的另一半骨灰,在河南老家,也为他举行了一场安葬仪式。 至此,这场持续了两年的“骨灰之争”,才算真正画上了一个句号。一个迟到了两年的句号。

0 阅读:15

猜你喜欢

胜晨聊历史故事

胜晨聊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