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36年奥运会举办地,有两个国家十分头痛,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中国是不

优优谈过去 2025-08-11 14:20:39

对2036年奥运会举办地,有两个国家十分头痛,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中国是不想办,不愿意办,但世界各国都盼着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凝视] 当国际奥委会新主席考文垂踏上中国土地时,明眼人都能看出他此行的真正目的。表面上是考察全运会,实际上更像是在为2036年奥运会“拉投资”。中国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者,自然成了国际奥委会眼中的香饽饽。 然而中国的态度却让人意外:客气但不热情,一句“暂无申办计划”直接给热情泼了冷水。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对办奥运会态度的根本转变。 2008年那届奥运会确实精彩,但420亿美元的总投入至今仍让人印象深刻。鸟巢、水立方这些标志性建筑成了北京地标,可每年数亿的维护费用也成了不小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需要通过奥运会来证明什么了。 网络上的民意调查显示,相比申办奥运会,普通人更希望政府把钱花在地铁建设、社区医院、教育资源上。“与其办奥运,不如多修几条地铁线”这样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这种务实的态度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成熟:荣誉很重要,但性价比更关键。 国际奥委会的焦虑可以理解,东京奥运会因疫情损失超过100亿美元,巴黎奥运会虽然收支平衡但也是勒紧裤腰带过来的。欧美发达国家对举办奥运会越来越谨慎,毕竟选民不会为了一时的光彩买单。 相比之下,印度的热情就像夏天的烈日一样炽热,莫迪政府把2036年奥运会视为展示“新印度”形象的绝佳机会,甚至动员了亚洲首富安巴尼家族参与国际游说。古吉拉特邦的奥运城规划图已经画得很详细,各种承诺也是信誓旦旦。 但现实却不太给力,巴黎奥运会上,印度代表团只拿到1银5铜的成绩,奖牌榜排在第71位。更尴尬的是,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一直备受质疑。德里地铁三期工程拖了5年才完工,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更是因为场馆质量问题成了国际笑话。 印度民众对申奥的态度很复杂,一项调查显示,虽然60%的人支持申办,但80%的人担心这会影响教育和医疗投入。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评论:“连厕所都还没修够,凭什么修奥运村?”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也很无奈。 如果印度真的出局,卡塔尔可能是最强的备选,2022年世界杯让多哈拥有了95%的现成场馆,中东土豪们有钱有闲,办个奥运会对他们来说就是小意思。非洲国家也在蠢蠢欲动,埃及和南非都想成为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非洲国家。 德国柏林本想通过2036年奥运会洗掉1936年纳粹奥运会的历史阴霾,但“百年纪念”这个时间点太敏感,舆论压力让他们不得不低调处理。韩国首尔打出“节俭办赛”的旗号,但平昌冬奥会期间雪花都是人造的,自然条件的局限性让人担心。 这场2036年奥运会的争夺战,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奥运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国际影响力的象征,还是经济负担的代名词? 中国选择理性回避,印度热情追求,卡塔尔财大气粗,非洲国家雄心勃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考量和算盘。国际奥委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商业利益和奥运精神之间找到平衡点。 奥运会的未来走向,可能不再是由谁最有钱或者谁最有影响力决定的,而是看谁能提供最可持续、最经济、最符合时代需求的解决方案。 如果让你选择,你觉得2036年奥运会应该在哪里举办?是支持印度圆梦,还是希望中国再次展现东道主风采?又或者你认为像卡塔尔这样的小国更适合?你最看重举办城市的哪些条件:是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还是创新能力?   信源: 印度称将申办2036年奥运会,竞争对手有卡塔尔、沙特、印尼、土耳其;此前多次申奥失败,巴黎奥运会金牌为0——红星新闻

0 阅读:26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