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真的要掀桌子了,老美本以为对中国船多收150万美刀,我们的船就不跑了,没想

优优谈过去 2025-08-11 15:20:39

中国是真的要掀桌子了,老美本以为对中国船多收150万美刀,我们的船就不跑了,没想到我们正式实施《反外国制裁法》,老美要敢对我们搞不合理制裁,中国直接冻结他在华资产,这次咱不陪老美的玩,直接自己立新规矩,这招釜底抽薪,就问老美敢不敢赌?[凝视] 当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最高150万美元港口费的消息传出时,不少人担心这会给中国航运业带来重创。然而现实却截然相反——中国不仅没有被这一招打倒,反而用《反外国制裁法》迅速反击,冻结了雷神技术公司在华资产,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底气。 这场博弈的核心其实是两个问题:美国能否通过高昂费用逼退中国船舶?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种针对性措施?美国的算盘其实很简单:通过天价港口费逼迫中国船舶退出美国航线,或者大幅压缩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 按照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规定,中国建造的船舶每次进入美国港口都要缴纳最高150万美元的费用,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吓人。 但现实却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由于这项计划遭到美国多个行业的共同反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考虑放宽收费计划。为什么?因为美国自己的农业、航运、能源等行业都在抗议,担心这一政策会影响他们的出口业务。 中国的底气来自哪里?数据会说话,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的55.7%,新接订单量占全球市场的74.1%,手持订单量占到全球市场的63.1%。这意味着什么?全球每4艘新船就有3艘来自中国船厂的订单,这种垄断性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中国掌握着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当美国试图用港口费“卡脖子”时,中国船厂的订单依然排到了2030年。这种底气不仅来自产能,更来自技术实力的提升——从简单的“价格战”转向了“技术战”。 中国的反击也来得迅速而精准,商务部决定对美国13家军工企业及6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冻结在我国境内的动产、不动产和其他各类财产。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雷神技术公司的制裁。 《反外国制裁法》的威力远超想象,雷神公司有80%的稀土资源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一旦没有了中国的稀土资源,那么美国的36种主武器将无法再大批量的生产使用。 更有意思的是,雷神公司的CEO海耶斯承认,虽然西方制造商可以尝试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完全切断与中国的联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场博弈最有趣的地方在于,美国的政策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软肋,出席听证会的美国海运、农业、出口等各行业代表与美国议员在听证会上就该议题产生冲突。各行业代表警告称,这一举措将适得其反,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十多年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的结果,从最初的低价竞争到现在的技术领先,中国船厂不仅能造普通货船,还能建造LNG船、大型邮轮等高技术含量的船型。这种全方位的能力让美国的封锁显得力不从心。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构建多元化的贸易路线,北极航道、中欧班列、“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这些新兴通道正在减少对传统美国航线的依赖。当美国试图用港口费威胁时,中国已经有了更多选择。 这场博弈的深层意义在于国际规则话语权的争夺,美国习惯了用自己的标准约束别人,但面对中国的对等反制,这套逻辑开始失效。《反外国制裁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击,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企业和利益。 从更大的格局看,这只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一个缩影。美国试图用制裁和贸易壁垒阻止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但结果往往是加速了中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造船业如此,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也是如此。 说到底,这场较量考验的是两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实力。中国凭借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已经在多个领域形成了不可替代的优势。美国的封锁和制裁只会让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你觉得在这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潮中,哪些行业最可能成为下一个“造船业”?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还是生物医药?又或者你认为美国还有哪些“杀手锏”可能对中国制造业构成真正威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和判断!   信源: 美欲对中国船高额收费遭反对——上游新闻

0 阅读:1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