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若死,我必屠尽回纥人!公元763年秋,泾阳城外,郭子仪长子郭晞拔剑架在自己颈间,试图阻止父亲孤身赴敌营!这位七旬老将挥鞭抽向儿子手腕,单骑冲向回纥军阵。身后1万唐军与30万敌军对峙,长安城危在旦夕!这竟是唐朝最危险的一刻! 一旦失守,那么逼近国破家亡,这是为国而战! 阵前,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正欲策马前行。 突然,他的长子郭晞猛地冲上前,拔出佩剑将剑刃架在了自己的脖颈上! 郭晞哭喊着:“父亲!不能去!回纥人狼子野心,此去必是羊入虎口!孩儿宁死,也不能看您送死!” 这位老将军,正是时年六十七岁、早已名震天下的汾阳王郭子仪。 他看向儿子,又看向身后的年轻面孔,最终扬鞭抽在郭晞持剑的手腕上! 长剑落地后,郭子仪只留下一句:“守好阵脚!等我回来!” 随即,他便冲出了唐军阵线,向回纥大营奔去! 其实,郭子仪此行,绝非意气用事。 安史之乱虽平,但大唐元气大伤,藩镇割据。 此时,吐蕃大举入侵,准备攻陷长安,代宗仓皇出逃。 郭子仪临危受命,以残兵败将艰难收复京师。 然而吐蕃又裹挟着回纥,卷土重来。 郭子仪手中仅有临时拼凑的万余士卒,此时面对三十万虎狼之师,无异于以卵击石。 绝境之中,郭子仪看到了生路,回纥。 回纥与吐蕃虽为联军,但回纥可汗药葛罗与郭子仪有些情谊。 郭子仪深知,回纥出兵很可能是受吐蕃蛊惑和裹挟,未必真心与大唐为敌。 若能说动回纥,或许可以化敌为友。 当郭子仪出现在敌军阵前,回纥哨兵的无数弓箭瞬间张开,已经对准了他。 郭子仪却面无惧色,反而勒马缓行。 行至营门前,他抬手解下了头上的兜鍪! 他用尽全身力气高喊:“药葛罗可汗何在?故人郭子仪,特来拜会!” 这声呼喊,反而在回纥营中激起轩然大波! 许多当年跟随药葛罗入唐作战的老兵闻声而出,仔细辨认。 当看清那张熟悉的面孔时,人群中惊呼:“是郭令公!真的是郭令公!” 药葛罗可汗正在大帐中与吐蕃使者饮酒作乐,听闻营外骚动,又惊闻“郭令公”之名。 他急忙掀帘出帐,果然看见郭子仪。 药葛罗脸上阴晴不定,他强作镇定,厉声质问:“郭令公!你竟敢单骑闯我大营?就不怕我一声令下,将你碎尸万段吗?” 郭子仪闻言,非但不惧,反而下马走到药葛罗面前。 他甚至直视药葛罗的眼睛:“可汗!老夫今日来,不是来打仗的,当年洛阳城外你我并肩血战的情分,可还在?你曾亲口说过,回纥与大唐,犹如左手与右手!此言,可还作数?” 这番话,让药葛罗想起当年郭子仪在唐军粮草也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分粮给回纥士兵。 他们曾一同在战场上誓死杀敌,保卫国家。 想到曾经的经历:“情分、情分自然在!可你们唐朝皇帝,听信谗言,猜忌我回纥,还派人挑拨我与吐蕃的关系!这又作何解释?” 郭子仪向前一步:“那是朝中小人作祟,绝非天子本意!更非我大唐将士之心!” 他抬手直指吐蕃大营方向,厉声道:“可汗!真正包藏祸心的是谁?是吐蕃!他们撺掇你与我大唐为敌,无非是想让我们两败俱伤,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此言一出,营中的回纥将领们面面相觑。 许多老兵想起吐蕃人的狡诈贪婪,再看向帐内吐蕃使者,心中顿时了然。 郭子仪趁热打铁,指着自己空空如也的身后:“老夫今日单骑前来,未带一兵一卒!为何?因为我信你药葛罗可汗!信你是个明事理的英雄!” 这番话语,彻底击中了药葛罗内心最深处。 他看着郭子仪坦荡无畏的眼神,看着这位白发老将为了家国百姓孤身赴险的壮举,再想想吐蕃使者连日来的挑拨离间,一股羞愧和愤怒涌上心头。 药葛罗冲进大帐掀翻了酒案,他指着吐蕃使者:“把这挑拨离间、狼心狗肺的东西给我绑了!” 随即,他走出帐外,来到郭子仪面前,抽出佩刀,扔在地上,然后双手抱拳,对着郭子仪深深一揖:“令公!是我糊涂!被猪油蒙了心!今日,我们联手宰了这歹人。” 此刻,郭子仪的脸上终于放松的笑了。 他弯腰拾起佩刀,郑重地交还给药葛罗:“可汗深明大义!大唐与回纥,永为兄弟之邦!明日拂晓,我们并肩作战,共击吐蕃!” 消息传回唐军阵中,郭晞正抱着父亲的头盔,心如死灰。 突然,他听到对面回纥大营异动,紧接着,一面唐军旗帜竟在回纥营中升起!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看到父亲郭子仪安然无恙地策马归来,身后还跟着回纥的使者表示结盟时,郭晞再也抑制不住,紧紧抱住父亲的大腿嚎啕大哭。 次日黎明,泾阳城外唐军与回纥军的旗帜并肩飘扬! 当吐蕃大军还沉浸在坐山观虎斗的美梦中时,左右两翼突然遭到了唐回联军的猛烈夹击! 长安之围,顷刻瓦解! 郭子仪单骑退敌的传奇,震古烁今。 他赌上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对人性、对情义、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与无畏担当。
明末清初战争,骑射到底有多厉害?在崇祯8年,1635年的时候,河南归德,当时,各
【2评论】【2点赞】
用户10xxx11
国家栋梁